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柏林“分离派”大展【一】克里姆特、施图克、利伯曼“三巨头”相聚

阅读 1065
来源 艺术中国

柏林“分离派”大展【一】克里姆特、施图克、利伯曼“三巨头”相聚

“分离派:克里姆特,施图克,利伯曼”展览现场 图源:柏林国家博物馆 摄影:Juliane Elrich  

这次展览中,克里姆特的代表作《朱迪斯一号》和《女神雅典娜》难得离开奥地利来到柏林“出差”,成就了德国境内最大规模的克里姆特作品展。除此之外,“德国印象派三巨头”以及“国际嘉宾”爱德华·蒙克等大师的作品也让这个展览熠熠生辉。

自19世纪初开始,慕尼黑逐渐成为欧洲德语区重要的艺术中心,至世纪末,聚集在这一城市的艺术家比在维也纳和柏林加起来还要多。此时,新艺术运动开始在欧洲各地星火燎原,传统艺术家协会和学院对前卫艺术的拒绝催生了“分离”——当先锋艺术家的艺术表达与传统学院派发生分歧,这种“分离”在所难免。

1890年,与官方的第一次“分离”发生在法国。两年后,第一个分离派在慕尼黑成立。“分离派”(Secession)一词源自拉丁语“secessio”,慕尼黑分离派是首个以此命名的艺术团体,也是分离派运动的先驱。

柏林“分离派”大展【一】克里姆特、施图克、利伯曼“三巨头”相聚

弗朗茨·冯·施图克 《罪恶》 约1912年 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馆之老国家画廊

在这些作品中,创作于1893年的《罪恶》不仅是施图克个人的代表作,也是德国象征主义的代表。施图克共绘制过11幅《罪恶》,其中4幅遗失,1893年的初版现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柏林特展现场的这幅是1912年的版本,由展出场地所在的柏林国家博物馆之老国家画廊收藏。

不过,施图克自1895年起开始担任慕尼黑美术学院的教授,康定斯基、保罗·克利、弗朗茨·马尔克都做过他的学生——与其说与传统学院派唱对台戏,不如说施图克在艺术的传统与先锋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他收获了“慕尼黑流金岁月最后一位艺术王子”的赞誉。

柏林“分离派”大展【一】克里姆特、施图克、利伯曼“三巨头”相聚

弗朗茨·冯·施图克 上图:《女神雅典娜》 1898,藏于德国舍费尔博物馆;下图:第七届慕尼黑分离派群展海报(1897年),藏于德国慕尼黑施图克故居博物馆

施图克的《女神雅典娜》创作于1898年,同年,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以施图克的作品为参照绘制了一幅同名之作。作为维也纳分离派创始人之一,克里姆特无疑是整个分离派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王牌人物。克里姆特也为分离派展览精心制作过不少醒目的宣传海报,女神雅典娜的形象亦在其中。由于高质量的展览,“分离派”一词在短短数年内成为先锋进步的现代艺术的代名词,各种出版物和海报宣传也将“分离派”提升为一个具有高识别价值的品牌。

柏林“分离派”大展【一】克里姆特、施图克、利伯曼“三巨头”相聚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左:《阿黛尔一号》,1907,美国纽约新美术馆;右:《阿黛尔二号》,1912,私人收藏

克里姆特终生未婚,奥地利设计师、时装设计师艾蜜莉•芙露吉是他“最重要的女人”、“伴侣”及“缪斯”。克里姆特将自己和艾蜜莉的情感封印在了《吻》中,这幅世人皆知的著名画作没来到柏林特展现场,但另一幅梦幻般极富象征主义特质的《爱》定格了一个更为缱绻的将吻瞬间。

柏林“分离派”大展【一】克里姆特、施图克、利伯曼“三巨头”相聚

马克思·利伯曼 《孤儿院的女孩》 1876,藏于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之老国家画廊 图源:柏林国家博物馆

利伯曼从小叛逆,生于巨富之家却无意继承纺织业巨鳄的家族衣钵,就爱画画。好不容易能依着自己的梦想投身艺术世界,他所绘的主题却在很长时间内不被主流接受,末代德皇威廉二世将他的作品划为“阴沟艺术”。孤身走暗巷的利伯曼始终“叛逆”,坚定地走上了自己的路。

柏林“分离派”大展【一】克里姆特、施图克、利伯曼“三巨头”相聚

马克思·利伯曼 《啤酒花园的时光》 1876,藏于德国汉堡美术馆 图源:德国汉堡美术馆

直到百年后的今天,施图克、克里姆特、利伯曼仍是最著名的画家以及最为代表性的分离派塑造者。慕尼黑、维也纳和柏林三个城市的分离派艺术风格也常与各自分离派的风格相联系——慕尼黑分离派是象征主义的象征,维也纳分离派是新艺术风格(Jugendstil)的大本营,柏林分离派的印象则是印象派。但这种观点多少偏离了分离派运动的初心,其实分离派不拘泥于任何一种风格,它鼓励和追求的恰恰是审美的多元、艺术的自由和个性化。(注:本文为柏林“分离派”大展系列报道第一篇,后续敬请期待)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