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经济学家辜朝明:一代人经历衰退,一代人重拾信心
辜朝明(Richard Koo)是那种当经济岌岌可危时,才会被人惦记的人。状况稳定时,这位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的业余时间也更多些,又捡起了做手工模型的小爱好。6 月底在办公室接受《晚点 LatePost》视频采访时,他背后的书架上就放着两只他之前亲手做的相机模型。
最近两年,辜朝明的名字又频繁出现在全球主流媒体上。他又变忙了,像 1990 年代那样经常接受采访,为糟糕的经济状况提出建议。
上一次辜朝明这么受关注是 2008 年。正好赶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他的专著《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出版。在书中,辜朝明详细解释了日本经济危机为何如此严重且漫长。
当时,全世界都在迫切地希望有人可以总结过去,以理解自己将要面对的恐怖。那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辜朝明的书也被新一届白宫经济幕僚参考。起草《美国就业法案》拯救经济时,奥巴马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经济学家卡尔·夏皮罗(Carl Shapiro)基本照搬辜朝明对日本衰退的描述来解释美国面对的问题:“一些家庭在危机前过度消费,正进行痛苦的调整,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这是辜朝明最重要的经济观察:资产负债表衰退。
1990 年之前,日本人普遍相信房价永远会涨、自己永远不会失业,并且薪酬永远会增长。他们据此消费、贷款 30 年买房、重金投入子女教育。
经济泡沫破灭后,人们的奖金没了、甚至丢掉工作,但需要支付的住房贷款和教育费用却丝毫没有减少。于是很多人节衣缩食、耗尽以前的积蓄弥补亏空。
日本企业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二战后,日本企业顺风顺水,习惯从银行贷款加速扩张、高价炒楼炒高尔夫球场。泡沫破灭后,企业抵押给银行的资产跌得一文不值,如果银行追究起来,这些公司都已经 “技术性破产”。于是日本企业也不再投资,甚至裁员降薪,用赚来的钱偿还债务,来修复资产负债表。
说起那段旧事,辜朝明伸手捂住嘴,生动地低声模仿起那时日本商界的恐惧。“企业家肯定想赶在别人发现前处理好。银行也不敢说真话,虽然他们清楚客户的抵押资产缩水到什么程度。”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可怕的。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一个企业的投资就是另一个企业的收入。当几乎所有家庭都不消费、几乎所有企业都不投资,经济就会进入漫长而剧烈的恶性循环。当时不管央行怎么降低利率,日本人和日本公司都不再贷款。
按照辜朝明的测算,泡沫破灭让日本损失了 1500 万亿日元财富,更严重的是让日本企业和家庭连续 15 年将主要收入用于还债。整个日本经济因此错失了 15 年。
辜朝明很理解日本怎么会麻木地造出这样一个泡沫,他亲身经历了全程。
1954 年,他在神户出生之时,美军刚结束对日本的占领,日本的工业产值和二战前差不多。等他 13 岁赴美留学的时候,日本的经济发展已被世人称作奇迹:新建的东京塔高过了埃菲尔铁塔、第一条新干线以每小时 200 公里的速度往返于东京、大阪。
1980 年代,辜朝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完经济学硕士,进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经济学家。那是日本经济的顶峰,后来发明了网络浏览器的硅谷创业者、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当时在读高中,他觉得毕业后要搞高科技,得学好日语。
45 年持续增长,让日本人和日本企业坚信未来只会更好。从银行借多少钱投资、买房都不是问题,过几年就会涨回来。辜朝明 1984 年回到东京担任野村综研高级经济学家,他从办公室出来走 15 分钟就是东京皇宫。如果把皇宫按泡沫最高峰的东京地价卖掉,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加州。
盛极而衰只要一瞬间。
1990 年的大衰退就像开始后,辜朝明在崩溃中寻找规律,写专栏、上财经节目反对政府经济政策。日本政府当时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因为按照经济学届当时的主流看法,企业永远把利润放在第一位,因此只要借钱成本足够低,企业就会借钱发展,从而激活整个经济。
他一开始并不受政府待见,很多同行都质疑他的主张。他就一遍遍重复演示自己的理论推断,一次次对日本观众强调主张:当资产负债表衰退时,降低利息是没用的。直到后来的事实如他预料般发生后,辜朝明才受邀为日本政府出谋划策、拯救经济。
戏剧性的大逆转一般只存在于电影剧本。辜朝明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也是多届日本政府所采纳的做法,是无止尽地财政刺激:日本政府把银行里的钱借出来,投资基建。最终日本的消费者和企业家至今没有恢复到数十年前的朝气,但日本政府保住了国民的生活水平,让年轻人至少有机会作为 “平成废宅” 度过自己的一生。
“历史上每个经济体都只能保持一段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只要贸易全球化继续,放慢就无可避免。” 看多了兴衰、交替,辜朝明认为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发展不可避免要经历一次转折,像一个人的成长。青年时期,一个人发奋努力,快速成长。步入中年,人们期待更高的薪水、无法也不愿再持续熬夜,难以应对竞争。
而他所期待最好的结果,是增长还能维系的时候,政策全力支持经济发展。当不可避免的衰退到来时,至少国民还能有一个不错的生活基础。
辜朝明觉得,如果错过这样的机会,那就没有太好的办法。等到衰退到来,年轻人丧失大志,指望他们恢复信心已经不太可能,只能 “再过一代人”。
01
我也没意识到会持续这么久
《晚点》:1990 年,日本经济刚开始衰退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辜朝明:说实话,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时没有人预料它会持续十几年。
我花了四五年才意识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经济衰退。但在那之前,我们都毫无头绪。
《晚点》:意识到这次衰退不普通后,你对经济困局想到了什么解决建议?
辜朝明:我当时想:必须得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当然,日本央行当时已经这么做了,利率一直降到几乎是零。但经济越来越糟糕。
那时我才意识到日本公司不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通过债务最小化修复资产负债表。我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
《晚点》:能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辜朝明:经济运行正常的机制是:一部分人把钱存进银行,另一部分人把钱借出来并花掉。
资产和负债一开始保持某种程度的平衡。随着泡沫破裂,原先资产负债表上价值百亿日元的资产只值十亿元,可六七十亿元的负债还在那里。日本当时是所有人都忙着还债,或者把钱存进银行。没有人消费、没有人借钱投资,经济开始迅速萎缩。
政府必须想办法确保每个人还清债务,才能恢复平衡,让经济再度向前发展。
《晚点》:经济学认为个人和公司会普遍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和个人应该在零利率时大笔举债。
辜朝明:对。这正是当时大多数决策者的假设。但个人和企业忙着还债,哪怕日本央行把利率降到零,都没用。
阻止经济恶化成萧条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政府借钱,投在需要用钱的地方,才有可能继续向前迈进。
1996 年左右,我意识到这一点后,几乎每周都上电视节目发表评论,还在日本一家主要经济期刊上发表文章说,日本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其他种种问题,是政府的借贷和支出在维持经济运转。如果政府停止财政刺激,整个经济就会崩溃。
但我一个带着中文姓氏的外国人(他当时已经加入美籍),要说服政府并不容易。当时日本政府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那里得到的建议是,削减预算赤字。
那些人对资产负债表衰退一无所知。我告诉时任首相桥本龙太郎,如果照他们的做法,经济一定会崩溃。不幸的是我的建议没有被采信,1997 年第四季度起,日本 GDP 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
《晚点》:但 1998 年 10 月你接受采访时说预期发生重大变化,一切正开始步入正轨。还记得当时哪些变化令你乐观吗?
辜朝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的拯救经济计划失败后,桥本首相可能意识到 “嘿,辜朝明这家伙是对的”,所以我这样一个带着中文姓氏的外国人,就进入了日本政府核心决策部门。
之后政府开始实施适度的财政刺激、修复银行系统。很多日本人也开始认可我的观点,甚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为其错误的政策建议致歉。1998 年,小渊惠三出任首相,我认为他会延续前任政策,所以我很乐观。
然而 2001 年小泉纯一郎首相上台改变了一切。他认为日本经济衰退是结构性问题,于是再次实施财政整顿、削减刺激计划、推动结构化改革,试图引导资金流向一些关键领域。日本经济再次停滞不前。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