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门诊的“魔法”有效吗?
减重门诊的“魔法”有效吗?
医生提醒,需通过控制饮食、增强锻炼、药物治疗等方式综合减重
阅读提示
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而且趋于幼龄化。减重门诊可根据患者......
减重门诊的“魔法”有效吗?
医生提醒,需通过控制饮食、增强锻炼、药物治疗等方式综合减重
阅读提示
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而且趋于幼龄化。减重门诊可根据患者......
近期,接连两例年轻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的报道引发关注:18岁男孩发病主要与长期过量喝奶茶相关,送医时他出现剧烈呕吐,起初还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另一位4岁女孩也与平时吃甜......
厦门6月12日电 (记者 杨伏山)2024年,正值“城市改变糖尿病”项目全球及中国开展十周年。11日,该项目在厦门宣布升级为“驱动改变 健康城市”,并发布未来三年的主题,依次为健......
广州3月26日电 (记者 蔡敏婕)“有很多眼病与全身疾病息息相关,尤其是人群中高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如不加以控制,会出现视网膜血管病变,严重者会导致失明。”中山大......
一度爆火的“神药”降价、热度不再
打了“减肥针”的人体重减下去了吗?
近日记者注意到,此前一度爆火的“减肥针”司美格鲁肽的市场热度有所下降。迈入2024年,这......
哪些生活习惯正在不知不觉
威胁着我们的血糖健康?
如何通过饮食控制调节糖尿病?
关于糖尿病的这些知识
一起了解
↓↓↓
糖尿病不只是简......
12月4日电 就目前研究结果而言,吃辣确实可能对糖尿病比较友好。但这不代表可以用“多吃辣”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生活中常见的“辣食”除了辣之外,往往还有高油、高......
◎本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衣晓峰 张嘉雯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各种新药及新技术不断涌现,已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但各种心脏病的终末状态——心力......
近日,记者针对减肥“神药”销售火爆现象展开调查,发现网购成为这类处方药滥用的“暗门”。三季度销售额暴增7倍、概念股一个月大涨3倍。作为严格监管的处方药,司美格鲁肽在......
哪些危险因素易诱发糖尿病?
饮食不规律、久坐、熬夜、抽烟喝酒等都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新华社西宁11月14日电(记者央秀达珍)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专家提醒,开展糖尿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
糖尿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不合理饮食、长期压力大以及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40岁后不妨每年检测空腹血糖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2型糖尿病在过去被......
11月14日,2023“健康中国E起来”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作为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中4大慢病防......
11月14日电 糖尿病患者要少吃、不吃主食?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无糖食品”可以放心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超11%,高于全球平均水......
今天(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当前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2%,且患病率总体呈升高趋势,大约每8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在患者群体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
广州11月13日电 (记者 蔡敏婕)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这三大慢病在我国有着庞大的患者群体基数,糖心肾三大慢病“相伴相依”,使得患者生存时间大幅降低,同时还增加......
8月11日电 单纯吃蜂蜜并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如果本身就有糖尿病遗传基因、血糖偏高、胰岛功能异常等情况,每日再过量食用蜂蜜,则有可能诱发......
上海8月1日电 (记者 陈静)糖尿病是全球高发慢性病中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如何实现糖尿病患者风险因素控制,成为全球医学专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记者1日获......
◎洪恒飞 卢馨怡 本报记者 江 耘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等引起血糖调节功能受损,因而必须使用外源胰岛素进行治......
科技日报北京6月25日电 (记者 刘霞)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全世界目前有5.29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3亿,每个国......
上海3月25日电 (陈静 张丹琪 冯笑盈)在糖尿病患者中,有不少人罹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可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于那些感染后有可能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的患者,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药物可以减少住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