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波,笼子》是长在东风艺术学园的一棵绿植

阅读 720
来源 艺术中国

“东风艺术学园:自治艺术社区的生成”项目于2023年11月25日拉开帷幕,该项目是由青年策展人林梓策划,文梓涵出品。整个展览项目坐落于北京东风的“国际学校”,这里曾是北京众多国际学校中备受期待的一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二十多间教室,一个图书馆,几百平米的健身房,三个网球场和一个足球场。然而,由于遇到资金问题,学校的建设陷入停滞,整个校园如今变成了一片废土,空间的价值也跌入了深渊,并且闲置废弃了两年有余。策展人利用其中废弃的空间,就地取材,展来了一场野生的、在地的、具有实验性的艺术项目。

《波,笼子》是长在东风艺术学园的一棵绿植

展览现场

在这里,策展团队将焦点从“废弃”转为“艺术社区”的生成和价值的再定义上。并鼓励艺术家们通过在地性创作,建立起对空间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人与人之间更紧密的联系。该项目秉承着就地取材、不设预算、自由开放的态度,让艺术家真正成为这片废墟的主人。这不仅是一个展览,更是一种关系的载体,一个临时性的艺术社区。或许是因为平时看多了太过精致的展览,面对这种粗旷的、甚至是有点破破烂烂的展览,充满了敬畏与好奇。进入其中,很茫然,这是在干嘛?破烂的楼梯上还有人进行涂鸦创作,像是一场未完成的展览开幕式。走进其中,一种家徒四壁的感觉,伴着北京冬天的寒风,瑟瑟发抖。走着走着越发有趣,开始了关于“寻找艺术品”的旅程。说实话,我并确认哪些是艺术品,哪些是工业废弃物,它们混合在一起。可能一个随便丢弃的袋子,就是作品的一部分。“继续观展”的背后,往往是空无一物。偶尔几个艺术家还在创作,偶尔还有零散的画材,他们会继续在此创作吗?哪里是他们创作的重点?

《波,笼子》是长在东风艺术学园的一棵绿植

曾钰凌,《你知道你终将到达那里,你已经出发》

值得一提的是硕士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叶浩宇创作的《波,笼子》。这件作品在整个场域中,有一种被规制的美好,它象征了整个空间的原本宿命——国际学校本身被给予的那份厚望。切割精准的铝条拼成了同样规整的几何样式,棱角分明与其下方破碎的植物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落差感与代入感正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概念性实践:通过对自然物质元素的应用,配合装置的质地形态,结合反射、替身、阴影等技巧,去探讨文化、经济等社会存在的现有状态,并试图通过艺术实践表达对现实的人为干预。其中散落地面的植物带着正向的能量,但在如此恶略的环境中,它是脆弱的,它会随着展览的进行走向消亡,或许也有奇迹发生,这些植物的注入,也预示了整个展览的动态变化——默默地在一个无人问津的破败校园,顽强地生长,它渴望以这样的方式活下去,并枝繁叶茂。

《波,笼子》是长在东风艺术学园的一棵绿植

叶浩宇《波,笼子》,装置作品,2023,展览现场

由此可见,在这个项目中,在地性,自治性以及共创性是从筹划之始就被设定为的项目核心,并将项目的主题设定为与这个废弃教学楼密切相关的属性,以此鼓励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身在其中的在地搭建,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思考艺术作品与在地空间、在地废料以及现实观念之间的诸多关系与复杂问题。这种自由的、开放的状态正是对其概念“自治的社群关系”的讨论。

韩雅俐

2023年12月3日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