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美克洞学馆龟兹文化艺术主题沙龙 讲述龟兹石窟的价值与魅力

阅读 1000
来源 艺术中国

美克洞学馆龟兹文化艺术主题沙龙 讲述龟兹石窟的价值与魅力

“穿越千年——龟兹石窟艺术展”展览现场

“走进美克洞学馆,发现早于敦煌艺术的文化瑰宝”艺术主题沙龙上,哈佛大学研究员邵学成通过玄奘和尚、阿富汗考古学家哈金(J.Hackin)、德国艺术家格伦威德尔(A·Grünwedel)、俄国探险家别列佐夫斯基(M. M. Berezovsky)、匈牙利探险家斯坦因(Aurel Stein )、法国探险家伯希(Poul Pelliot)、日本探险家大谷光瑞等人的探险之路,梳理了龟兹艺术的形成、发展脉络。

龟兹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它的核心地区在今天阿克苏境内的库车县域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与融合,遗存文物遗址众多且种类丰富。龟兹石窟艺术产生于公元三世纪,长时间的丝路贸易、佛法东传与文化交流,促成了龟兹石窟艺术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在艺术主题沙龙之前的艺术展导览环节,美克洞學館讲解员介绍了各个时期龟兹艺术的特点: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中期,龟兹壁画受到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笔触粗犷,人物造型时而随意自由、时而工细严谨,用色偏暖、色调高雅,外轮廓线勾勒规整,绘制细腻柔和,人物、动物绘于山水之间;公元4世纪中至5世纪末,此时期壁画集装饰性和叙事性于一身,造型典雅、色彩绮丽,艺术风格多样统一;公元6世纪至7世纪的龟兹壁画题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古丝绸之路上的民俗、服饰、手工艺和装饰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发展;公元8世纪至9世纪除龟兹风格外,此时期新出现了中原汉风壁画,客观反映了不同时期由包括龟兹本土、中原等多民族共同建造的历史;公元9世纪及以后该时期的壁画艺术已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和龟兹佛教艺术的回鹘风格,十分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美克洞学馆龟兹文化艺术主题沙龙 讲述龟兹石窟的价值与魅力

“走进美克洞学馆,发现早于敦煌艺术的文化瑰宝”沙龙导赏

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和西域诸国之间最早的一条交往和通商之路,自汉代成功开通之后,很快就发展成为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文化经济通道。处于世界东方的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而是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进行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伟大的创作力和灿烂的华夏文明。

正是丝绸之路这条伟大的纽带,将东西方优秀文化因子汇集、融合在一起,造就了龟兹艺术。龟兹石窟是世界性的佛教文化遗产,遗存数量和规模堪与阿富汗巴米扬石窟、中国敦煌石窟媲美,是世界大型佛教石窟群之一。其所蕴含的佛教思想、艺术形态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作用,影响着西域、中原佛教石窟艺术的发展,是联系中亚和东方佛教文化艺术的桥梁和纽带。

龟兹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元一体文化的典型代表。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是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最为鲜活的教材。“穿越千年——龟兹石窟艺术展”以龟兹石窟艺术为切入点,一方面向广大观众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以一种开放、多元的视角,生动地将龟兹艺术引入展厅,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系统的学术梳理,将龟兹文化搬到城市当中,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撰文__贾凡 本文图片由美克洞学馆提供并允惠使用)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