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7)第五幕:礼制

阅读 1063
来源 艺术中国

撰文_柳扬

生于春秋末期6世纪中叶的孔夫子,曾经像一个粉丝,朝着距他几百年的西周方向,无限景仰地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借鉴了夏、商两朝的礼法,真是丰富多彩啊!我赞同周礼。”)让孔夫子称赞不已的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礼的部分主要对人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则是运用音乐来陶冶人性、缓解社会矛盾。西周的礼制包罗万象,饮食、起居、服饰、祭祀、丧葬、军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纳入了“礼”的范畴。西周统治者以礼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根本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加强周人血亲联系和维护宗法等级秩序,要求所有的人,谨守尊卑秩序,各安天命。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7)第五幕:礼制

第五幕“礼制”展厅正面

作为礼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馆所藏三件镈钟、一件甬钟,以及一件钲高悬于墙壁之上。它们后面的壁画,揉和了几种山东汉代石祠浮雕及四川画像砖图像;最上一层延续此前所见的山的主题,但是山中的景色又有了改变:现在除了动物,还能见到在山上劳作的人们,人和野性世界的关系不再是剑拔弩张,而毋宁转化为和谐相处。下面一层表现西周初周公辅助年幼的成王的故事;再往下是古代君王群像;最下面两层则是表现官吏、家庭的图像。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7)第五幕:礼制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西周郭伯簋

礼的观念和实践影响深远,西周之后的东周乃至汉代都有悠久的回响。从西周到东周,人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于青铜器中,展览中一件西周盘,圈足上有三个半蹲的裸体男人,将盘抬在他们手上,他们显然是社会底层人的形象。而另一件器物,一个约制作于前5-4世纪的青铜立人(可能是灯座),身上的袍服及鞋子的细节均由错金丝表现,无疑是个贵族形象;这两类人的表现,贵贱等级,泾渭分明。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7)第五幕:礼制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战国错金立人

周礼规范的内容无所不包,展厅中的车马器反映了贵族出行的讲究和排场,精美的带钩展示了他们衣着的奢华富丽;铜镜除了正形容,还象征自我的反省。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7)第五幕:礼制

第五幕“礼制”展厅中陈列的汉代铜马

这个展厅中的灯光,被编排的美轮美奂:聚光灯让中心展台上的青铜器成了观众打卡的对象,而它们安身的小台座上的镜子,则克服了聚光灯的短处,让器物下半部的细节清晰可见。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7)第五幕:礼制

第五幕“礼制”展厅一侧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7)第五幕:礼制

展览题目:《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Eternal Offerings: Chinese Ritual Bronzes

展览时间:2023年3月4日—5月21日

策展人:柳扬 

展览设计:叶锦添 

展览地点: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

本次大展策展人、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柳扬博士将以笔记的方式陆续撰写系列文章,介绍该展的构思起源、策展理念和布展过程,艺术中国近期以连载的方式独家陆续发布,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