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徐冰的《引力剧场》,悬下“文明的漩涡”

阅读 1191
来源 艺术中国

徐冰的《引力剧场》,悬下“文明的漩涡”

《引力剧场》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艺术家徐冰在其40多年的创作生涯里,始终在尝试以新的艺术语言修建他的艺术“闭环”。这一次,他将美术馆独特的挑高空间运用为艺术语言的一部分。《引力剧场》纵向贯穿了馆内五层空间,和美术馆一层与三层内的大型回顾展“徐冰的语言”形成呼应与延续。“旧作是对新作的注释,新作是对旧作的重新发现,”正如徐冰本人描述的那样,“艺术创作是一件持续生长的事情。”

 徐冰的《引力剧场》,悬下“文明的漩涡”

《英文方块字》,1994-2012©徐冰工作室

徐冰的《引力剧场》,悬下“文明的漩涡”

徐冰的《引力剧场》,悬下“文明的漩涡”

“理想视角”示意图©徐冰工作室

从这一点而言,《引力剧场》似乎超越了徐冰前作中对观众的思维开拓,而流露出对人类理性之局限性的反思。正如20世纪思想家波普尔指出的“科学无法达到绝对真理”,或哈耶克警示人类的“理性的自负”,《引力剧场》以艺术的方式再次显示出人类认知世界的局限性。

作品中“英文方块字”的原文本摘自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哲学研究》。在探讨“观看”和“面相”的这一文段中,维特根斯坦借助“鸭兔头”等视觉案例指出:对同一对象存在不同的看的方式。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他认为人类通过语言来认识客观世界,而语言存在局限性和歧义性。有趣的是,徐冰在重新书写这段文本时所用的“英文方块字”,也是中、英文两种不同字体形象的结合体,只看观者用怎样的视角进行读解。

徐冰的《引力剧场》,悬下“文明的漩涡”

顶层视角下的“漩涡”

一个多世纪之前,尼采曾提出著名的“视角主义”,认为不同视角之下产生不同的真相,所谓的共同真相、客观事实或许并不存在。但同时,他也在《道德的谱系》一书中写到过:我们越是运用更多的眼睛、不同的眼睛去观察同一个东西,我们对这个东西的“概念”就越“完整”,我们也能越“客观”。

“人类往往只看见‘异’,看不见‘同’,但实际上我们都处在同一场域中。”徐冰在作品揭幕当天说道。他在《引力剧场》中所显露的观点,可能更接近“视角主义”的积极层面——并非指向分裂的必然,而是提示人们,面对多元化的视角,保持开放和谦逊的态度,并由此寻找形成“共同视角”的可能性。这也与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相契合。

徐冰的《引力剧场》,悬下“文明的漩涡”

《猴子捞月》的一部分立在“徐冰的语言”展览入口处

《引力剧场》中蕴含的宇宙元素,或许可视为一年前那艘伊卡洛斯式的“徐冰天书号”火箭的延续。在那场传奇般的发射事件及其后延伸出的展览中,徐冰被认为“搅动了艺术和太空两个空间的漩涡”。

徐冰的《引力剧场》,悬下“文明的漩涡”

展览海报

观展Tips

l  围绕主体装置,美术馆B1展区还将展出一系列配套作品,包括展现作品细节的小型视觉装置《引力剧场:透视模型实验》,一组解释此装置不同视觉可能性的分析图《引力剧场:寻找理想视角》,以及一部呈现作品构思及制作过程的纪录短片等。

l  8月16日19时,浦东美术馆将开启官方抖音平台的首场直播,艺术家徐冰及嘉宾将现身美术馆现场,为观众更深入地解读展览。

l  徐冰大型专题研究型个展“徐冰的语言”正与《引力剧场》同步展出,并将闭展时间延期至11月13日。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