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倒悬的时光:韦嘉艺术的考古与重写

阅读 528
来源 艺术中国


倒悬的时光:韦嘉艺术的考古与重写

明天我还爱你吗?石版印刷纸本,48×62cm,2001年

倒悬的时光:韦嘉艺术的考古与重写

照亮夜色无垠Ⅶ,‌丙烯画布,180×180cm,2008年

倒悬的时光:韦嘉艺术的考古与重写

莫奈,‌丙烯画布,120×100cm,2022年

倒悬的时光:韦嘉艺术的考古与重写

倒悬的时光:韦嘉艺术的考古与重写

无处可逃‌Ⅷ‌,‌丙烯画布,140×110cm,2007年

在韦嘉坚定志向考取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时,却意外落榜。尽管他选择复读,并在第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考入川美附中,但最初的失败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不安全感。随后,他又经历了身体受伤、亲子分离等人生变故,这些或大或小的心理创伤,与他对理想与现实世界之间冲突的持续感知,共同塑造了韦嘉高度敏感的艺术触觉,他的创作也逐渐走向高度个人化,聚焦于内在精神世界的表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地域因素也是韦嘉艺术特色的一大因素,虽然韦嘉本人并不强调这一点。韦嘉身处川渝地区,川渝人松弛、洒脱、特立独行和开放包容的特点使得川渝地区自古就是文人异士辈出的天水宝地。韦嘉执教的四川美院是伤痕美术的重地,川美油画较少受制于学院绘画的包袱和教条,能更直接地借助图像视觉特性,包含带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意味的语言和图像处理方式,这可能也是韦嘉在央美四年学习后毅然返回川美发展的重要原因。

梦境剧场

倒悬的时光:韦嘉艺术的考古与重写

白头到老Ⅱ,‌丙烯画布,240×190cm,2008年

倒悬的时光:韦嘉艺术的考古与重写

DAD,‌丙烯画布,210×280cm,2010年

类似的戏剧性设置在他的多件作品中均有体现:《白头到老Ⅱ》——一位青春少年却满头白发,身上缠绕荆棘,时间与生命的矛盾在画面中交错;《远在浅野烟林》——一位少年骑在一只血盆大口的猛虎之上,仿佛梦境与现实的交界;《DAD》——一顶白色帐篷伫立在幽暗的森林里,上空悬挂着霓虹灯般的DAD字母,充满隐喻与暧昧不明的象征。  这些跳脱现实的场景与元素,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叙事方式。

倒悬的时光:韦嘉艺术的考古与重写

大卫,‌丙烯画布,220×180cm,2020年

倒悬的时光:韦嘉艺术的考古与重写

盖世英雄,‌丙烯画布,260×205cm,2020年

倒悬的时光:韦嘉艺术的考古与重写

荒野恋人,‌丙烯画布,60×50cm,2020年 

在韦嘉最新作品中,身体不再是个体孤独的存在,而是化作连接艺术史基因的能量载体。莫奈、弗洛伊德、大卫·林奇等各种形象,都在韦嘉建构的世界中获得再生。当浓厚的丙烯颜料岩层般的厚度覆盖画布,当艺术家用肢体运动和能量代替画笔的精确控制,绘画不再是身体的再现,而成为身体行动的转译。那些模糊了生物性与物质性的形象,既是对消费时代身体异化的抵抗,亦是对绘画本体的呈现——在颜料与血肉的同频震颤中,在艺术家毅然突破图像叙事的框架,升华为对存在本质的追问。

纵观松美术馆的韦嘉个展《醉与梦》,恰似一部关于70后艺术家的精神考古报告。当卡通一代褪去文化反叛的锋芒步入沉潜之境,这场展览以近乎宣言的姿态宣告:曾经被贴上“亚文化”标签的视觉革命,终将在绘画本体中完成其历史赋形。当卡通世代的创作者不再需要借助代际标签的庇护,当青涩的图像记忆在画布上结晶为厚重的物质存在,观众见证的不仅是绘画语言的提纯,更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一次范式转换——在韦嘉这里,从自我内在精神世界的视觉经验,到对绘画本体的不断探索和叩问,或许正是韦嘉作为七零后艺术家献给时代的一个阶段性的答案。

展览持续至2025年3月9日。

(作者:刘鹏飞)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