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阅读 826
来源 艺术中国

2023年10月3日,“最系我厝”—宅生记第三回展览在福州市闽侯县旗山湖公园70号古厝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福州首邑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福建省勤工助学协会协办。邀请福建理工大学缪远教授,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王晓松、高远担纲学术顾问。由艺术家庞海龙、吴昳博士联合策展。展览同时得到福建省勤工助学协会及胶囊上海画廊等组织、机构的大力支持。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  缪远致辞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宅生记创办人  庞海龙致辞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尚一心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庞海龙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谭勋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任芷田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柳青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孙晓晨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孙晓晨作品局部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解丁泉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郭工

艺术家孙晓晨可以乱真的汉白玉水龙头、花洒作品隐匿在古厝守护人养花爱花的日常生活中。在曾经做为钱庄的正门右侧开间里有艺术家张有魁为宅生记颁发的“营业执照”,解丁泉用和田玉做的铁钉被光拉长的影子,肖敏黄金材质的老鼠夹埋伏在郭工屏风作品后面的角落里。碳化后的屏风在没有光源的条件下却有人为做出的若隐若现的灰尘投影,这种看似不经意处的经意,就在转身回首间发人深思。右侧外围厢房里田建新那些使用家里用过的铝盆等敲出来的人脸不知在凝视着什么?靠在老墙边的陶瓷搓衣板是艺术家柳溪的作品,被岁月磨砺的搓衣板纹理间承载着母亲满满的爱,斜躺在地上卷缩的木头人是艺术家邱加用收集来的老家具通过传统榫卯结构的方式赋予的“生命”再生。李藩檩沿用家学传承下来的竹笔、墨斗为古厝的修缮弹出了设计施工图。古厝正面广场上沈烈毅老师的《跷跷板》不仅勾起了太多儿时欢乐的回忆,也是附近居民在茶余饭后又一个好玩儿的去处。大门的台阶下是沈也用老厝上拆下来的青瓦创作的《登高》。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田建新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邱加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沈烈毅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张新军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北屿

“混合现实”的乡愁:宅生记第三回展的古厝之旅

王光乐

宅生记不仅给如何表达艺术在“当代性”的问题上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生活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人文启灵。为了更好地向观众呈现本次展览的脉络和艺术语言背景,宅生记创办人庞海龙与厝边乡里策展人吴昳展开了一次深层对话:在一个个历史节点处,尝试去勾勒古厝今昔的“混合现实”。

吴昳:我们要试着把一切说出来。

庞海龙:它虽然是一场展览,但它已然超越了展览本身。

吴昳:老厝很好。每向它的过去回溯一步,就越能感受到它作为建筑本身和生活空间两种形态的亲近与丰富。

庞海龙:它是一栋民居,更是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生命中无法释怀的回忆。

吴昳:是的,我听许多老居民说过它的故事,儿时玩耍留下的痕迹,种植过的花草,远道而来的新娘喝下的甜汤,老祖母身上的茉莉花香。

庞海龙:这也是我为古厝邀约艺术家和作品的着力点,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从古厝生长出来的,每件作品都散发着感受日常和升华日常的力量。

吴昳:最系我厝,厝是家宅,系是挂念。

庞海龙:对于生命,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失去,又在失去中重建,生成新的可能。

吴昳:我们曾担心,老厝失去了生活,就会如死水一潭,让人从此只可远观,无法亲近。

庞海龙:今年5月在苏州同里论坛中,艺术评论家王晓松在发言中讲到:在必然“衰落"的乡村中,在"静默"的遗产中,用艺术在时间冲积的废墟上制造一个"混合现实"。当时听到晓松这句话的一瞬间我就想到了正在策划中的宅生记第三回这个“混合现实”。

吴昳:我们邀请一种回归,将被抛的记忆和空间重新安顿。

庞海龙:当我进入,我感受到了“蒙尘”的力量。

吴昳:蒙尘伴随着更新,古厝中的对联不断交替,春节刷一遍漆,写上迎春的吉祥话;小辈结婚刷一遍漆,祝福夫妻恩爱不疑,子孙昌繁;老人做寿再刷一遍,愿椿萱并茂,华堂映日长。

庞海龙: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已然褪色。

吴昳:这是一种复现,当表层的褪色发生时,内在的时空秩序就开始显现,最终形成福柯的历史断层式的图景。最终它们都将成为回忆的物证,成为地方史的述说。

庞海龙:展览最终会走向社会、历史、建筑与文化的综合体,迈向一种哲思式的探索。

吴昳:关于我们从哪里来,在哪里被抛,又在哪里建立我们与传统的时空联结,被重新安放。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