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阅读 1078
来源 艺术中国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戴恩·米切尔《消失的频宽》

从2020年开始,秦思源和洪峰的团队经过两年半的筹备,在今年5月18日,声音艺术博物馆正式揭幕,场馆面积达到8000多平米,包括了声音总站、档案馆、实验音乐的演出空间、声音美育以及配套的餐饮休闲等设施。

近日,笔者参观了声音艺术博物馆。在馆区的园林中,笔者耳边不时传来幽幽的鸟鸣声,秦思源指着树上的几个黑色喇叭,告诉笔者,这是来自新西兰奥克兰的艺术家戴恩·米切尔的作品——《消失的频宽》,喇叭里循环播放的鸟鸣声包含了夏威夷乌鸦、瓦岛管舌雀、毛岛蜜雀等十种绝种鸟的声音。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自然声态

声音总站的常设展区像一个探索声音的迷宫,也像人类的耳蜗。6个声音展区环环相扣,不仅声音内容不同,每个展区的空间和色彩都给人全新的感受,在“老北京声活”展区,观众仿佛置身于轩敞的老北京四合院,去聆听北京城过往的声音,观看各种响器收藏。“自然声态”是一个幽静黑暗的狭长房间,观众可以静静聆听南极的海豹、企鹅和虎鲸的叫声,以及冰层移动的细碎声音,这是英国大自然录音师克里斯·沃森特提供的世界七大洲中七个独特的自然声场。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和田音乐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声音的传播

而在暗红色调的“声音是什么”的科普展区,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幽静神秘的世界,这里有手机拍摄画面出现倒流的“声波喷泉”,有能将透明管中的声波可视化的昆特管;最好看的就是“音流学”,水或沙粒在声音震动之下呈现丰富的图形变幻,如雪花一般细腻精巧。

馆内观众不时驻足凝视或聆听,在这座声音艺术博物馆中,观众几乎都能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博物馆的休息厅,笔者对秦思源进行了专访,秦思源对构建声音艺术博物馆的缘起和过程,博物馆的公共性,以及博物馆收集声音,建立声音档案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如何构建声音艺术博物馆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声音艺术博物馆外景

艺术中国:2020年时这里是怎样的状态? 您是怎样开始启动声音艺术博物馆这个项目的?

秦思源:2020年之前这里是一个非常“散”的状态,洪峰是宋庄艺术促进会会长,艺术家林天苗帮着他打理,洪峰想把这里打造为一个对外运营且持续发展的机构,但不知道要做什么内容。林天苗是我多年的好友,后来她就介绍我和洪峰认识。洪峰是一个热心、喜欢文化,有巨大情怀的人。我们碰面时,我就表达想做关于声音的一个很长远的整体事情,洪峰很兴奋,他立刻就答应了。他说,我们下半辈子就做这件事!实际上,那时候我们刚刚认识,他就想冒这个险。其他无论商人还是艺术家都表示怀疑,做声音博物馆能行吗?声音很小众很偏门,我们就要把一个小众偏门的东西变成大众主流的文化。后来我们就一起做事,虽然有疫情的原因,但是我们进度还不算慢,两年半就把事情都做下来了。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声音艺术家殷漪、浙江大学传播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王婧、声音艺术博物馆联合创始人秦思源、传媒大学学生杜一诺、音乐家严峻、鼓手刘㔻、艺术家和音乐人陈维、艺术家张安定、录音师聂俊在演出现场。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和田和声展览现场

艺术中国:声音总站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科普性,声音传播专区交互性非常强,老北京的记忆、城市的发声等都用了很多巧思让观众觉得很有趣,当时您是怎么考虑博物馆公共性的?

秦思源:最早我跟洪峰聊这事的时候,我们达成一个共识:博物馆必须得面向大众。最早为什么做一个声音博物馆,为什么我觉得它有可能性,因为我以前做的一些录音工作,在大众媒体上那么受欢迎,观众反馈那么强烈,本来一个小众东西好像变成很大众。有一段时间我又是上综艺节目,又是真人秀,后来我不再做那些节目了,因为它对我的项目没有帮助,这跟我参与媒体的初衷不是一回事儿,所以就停了。

可是它给我的强烈信号是声音这事儿大众是有兴趣的,老北京声音肯定是一个起点,观众对这样的内容很感兴趣。所以声音总站的第一展厅是老北京。第二,就是考虑大自然的声音,它非常奥妙,大家没有这方面的经历。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早期录音历史表和物件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观众与声音喷泉互动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观众在声音是什么展览现场

艺术中国:那些神奇的声音互动装置真的很精彩,让声音和物质、色彩、图形产生了奇妙的关联,这些互动装置都是您自己设计的吗?

秦思源:不是我设计的,是我设置的,我知道那些声音互动装置的原理是什么,我可以做简单的装置,但是我不会做博物馆里可操作的、稳定的装置。后来我找到一个叫觉然的法国人。我知道他在做相似的事情。他的作品里常常用音流学的因素,也用声音与激光。其他的装置虽然没做过,可是原理和操作系统能掌握,所以跟他合作来完成这些装置的内部结构和互动操作。他也设计了现场的布局,装置摆放的方式和位置。可是每个装置的外形是陈超和城集完成的,因为需要跟博物馆整体的设计风格保持一致。因此概念、技术和设计最后结合的不错。

我们在做科普,可是科普是什么呢?最后全然是一个策划工作,就是蒸馏,怎么用最简单又最有吸引力的方式来传递给观众,让他们能够接受,又觉得好玩。这件事一开始肯定有很多挫折,但整体来讲还算顺利。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版本,未来肯定会有无数调整,可是这就是第一个尝试。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声音与情感展览现场

艺术中国:声音总站这些版块是否都是常设展?老北京声音部分是不是永久性展览?

秦思源:对,老北京声音至少两三年都不会有变化,因为它就是老北京的东西,符合北京的需求。大自然、语言、音乐,这三个连起来的版块都是不断地更换内容。语言部分,新疆语言是第一个,下一个是古诗词。对于音乐,从新疆开始,未来我们介绍中国各民族和地区的音乐,将是一个比较庞大长期的工程。我们也希望更够跟相关工作的个人与机构合作,把别人做过的研究呈现出来,而补充还没做过的。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和田地区于田县牧羊人、民间艺人穆沙(摄影:吐送江·胡加不拉)

艺术中国:这次音乐部分为什么首先选择了和田音乐?

秦思源:我们先做和田,因为这是和田援疆指挥部邀请我们跟和田合作,我们是跟他们联合做的这个展览。我们希望把中国民间音乐做成比较丰富的故事。音乐跟别的文化一样,很多中国乐器都来自于其他文明,所以讲中国音乐不是单讲中国,而是讲中国和其他地方的文化交融。

文化怎么交融,故事从哪里来,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东西。通过音乐,你可以讲很多故事,比如中国跟其它地区是怎么交融的,这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的基因。就像不能近亲结婚一样,文化不是死水一滩,而是不断流淌的新鲜的水,这样才能形成特别丰富多彩的文化系统。

艺术中国:这些年您去过新疆,西藏,采集了很多声音,现在您要做一个整体的音乐地图吗?

秦思源:对,其实“中国音乐地图”早就人开始做了,我们并没有发起这个事情。我们是平台,我们希望能够联动这些已经做过很多年的学者跟我们合作,希望最后形成一个中国音乐地图,这是一个长久的计划,我们每跟一个地区合作,我们希望在那儿建立一个工作站,有当地的人去继续收集当地的声音。就像在和田,和田政府跟我们说他们有人来延续录音的工作。因为我们不可能长期在那儿,所以就建立一个长期的地方工作站,把这个工作延续下去。

  采集收藏消失的声音  

艺术中国:您为什么对声音艺术这么着迷?

秦思源:这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原来我做过“都市发声”还有史家胡同博物馆那些项目,后来我做了正在消失的声音收集。一方面感觉声音有意思;第二,声音机构这块基本是空白;第三,社会反应比较积极。我没想到声音有公共性,原以为声音非常小众。我做老北京声音,发现所有人都知道老北京吆喝,可是竟然没有人做过系统的录音和整理,可能它属于市井,不是高雅文化,不符合大部分教育和学术系统,民间表演也是如此。既然这两块没人做梳理,我可以继续做,空间也比较大。另外做声音采集的人非常多,可奇怪的是,没人把它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机构,连西方也没有。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秦思源现场录音

艺术中国:档案平台主要收集哪些声音?

秦思源: 社会学家、人类学家、音乐研究者、语言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有可能为自己的研究保存很特殊的声音文档。而这些文档没有商业价值,可是在我们这里可以形成研究价值。所以按道理来讲,什么声音都可以在我们档案系统保有价值。

艺术中国:您能分享下印象中比较深的录音采集经历吗?

秦思源: 我们上次去西藏理塘,希望能够录到天葬的声音。不过,必须有人去世才有天葬,我也不能希望或者期待有人去世,所以我尽量不想这个问题。我的几位当地朋友都在各个医院、派出所和天葬师打招呼,一旦有人走就会通知我们。当时,直到行程最后一天,负责天葬的师傅突然打电话说他已经到达天葬场。我们一行随即赶往现场,全程录制。这些(声音)当然不能拿去使用,但你可以保留下来,放在我们的档案馆里,作为重要资料,去聆听它。

声音艺术博物馆必须面向大众——秦思源专访

秦思源

秦思源是声音艺术博物馆的联合创始人。秦思源于1997年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中国语言与文明专业。1998年到2002年,他工作于大英图书馆的国际敦煌学项目。这个项目致力于促进关于在敦煌发现大量的古代文献的收集和研究,并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立项目的北京办事处。2002年,秦思源搬到中国,开始作为一个艺术家广泛地在中国、欧洲和美国举行展览。他从2017开始专门探索声音,探索声音艺术以及声音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关系。从2020年他与合伙人洪峰开始筹备“声音艺术博物馆”,创建一个全面探索声音的实体文化机构,计划于2023年5月19日对外开放。秦思源2009-2010年任ShContemporary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上海当代”总监。他2006-2008年担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副馆长兼首席策展人,是该美术馆的核心筹划人之一。2003-2006年任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艺术经理,策划过一系列试验剧场、声音艺术和当代艺术项目,使更广泛的观众得以接触实验艺术。2020年底秦思源与合作伙伴洪峰开始筹备声音艺术博物馆,一个全面专注声音的新型文化机构。筹备两年多后在2023年5月份对外开放。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