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青绿”八月起舞澳门,主创团队赴澳预热受追捧

阅读 1061
来源 艺术中国

“青绿”八月起舞澳门,主创团队赴澳预热受追捧

《只此青绿》进校园活动

“青绿腰”惊现澳门校园

大戏未开场先热起来

这两天,为了给“青绿”澳门首演预热,主创总编导周莉亚、作曲吕亮以及三位舞蹈家——“希孟”张翰、“青绿”孟庆旸和“展卷人”谢素豪走进校园和社区,与澳门热爱舞蹈的人们近距离接触,受到大家意想不到的热情追捧。22日晚,由澳门舞蹈家协会主办的“2023舞艺传承——《只此青绿》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澳门培正中学举行,澳门演艺学院、培正中学、濠江中学、澳门坊众学校、菜农学校、教业中学、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劳校小学、广大中学、圣罗撒中学以及澳门科技大学等11所学校超过350名舞蹈队学生与“青绿”主创团队面对面。见面会的开始,导演周莉亚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该剧的创作过程与心路历程,台下孩子们静静地聆听,眼中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事实上,很多孩子都是通过网络和电视上了解和知道“青绿”这部戏,然而见到了传说中的“青绿腰”孟庆旸还有几位剧中人却是第一次。尤其是当孟庆旸展示了难度极高的“青绿腰”动作时,现场响起一片惊讶的赞叹声和热烈的掌声。在孟庆旸的指导下,孩子们也尝试着做了“青绿腰”和“静待”等动作,他们的舞蹈功底得到了孟庆旸的点赞。同时,孩子们也从艺术家们口中得知,“青绿腰”这个名字是网友们起的昵称,实际上这个舞蹈动作表达为“险峰”。

“青绿”八月起舞澳门,主创团队赴澳预热受追捧

《只此青绿》进校园活动

在“追星”现场,孟庆旸非常的开心。她说:“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会觉得我和他们都生在一个非常幸运的时代。”

“青绿”八月起舞澳门,主创团队赴澳预热受追捧

23日,在酷暑难耐的空气中,主创团队还是克服着天气带来的不适深入附近社区进行了拍摄宣传活动。在巴黎人酒店仿真埃菲尔铁塔对面的草坪上,身穿戏服的张翰和孟庆旸以及展卷人谢素豪在镜头下进行着各种优美动作的展示,这些从古代“穿越”而来的“古装客”吸引了大量路人的眼光。不过,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还是有不少认出来草地上起舞的“青绿”和“王希孟”。有游客在得知八月份“青绿”要来澳门演出的消息后表示,自己到时候一定买票进剧场欣赏“青绿”。当天,在威尼斯人荡漾着微波的水面小艇上,在澳门著名景观——大三巴牌坊前,艺术家们都留下了曼妙的身姿、轻盈的舞步、“青绿”的印记,这座城市数不清的游客有意无意的目睹了“青绿”艺术家们的风采。或许知道他们的人脱口而出“看,那是‘青绿’!”,或许有人并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也会惊叹一句“好美!”。但是或许他们当中的某一位八月份会走进剧场欣赏“青绿”的演出,他们还会兴奋地感叹:“他们曾经来过!”

“青绿”八月起舞澳门,主创团队赴澳预热受追捧

“青绿”主创畅谈艺术创作

舞蹈的生命力还是在剧场

尽管澳门的观众先前已经通过网络或者电视对“青绿”有所了解,也欣赏到了其中最精彩的片段,而隔着一层屏幕与走进剧场终究还是不一样的感受。导演周莉亚说:“这就是剧场的魅力!”事实上,电视和网络对于舞蹈艺术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途径,这种传播可以让更多的大众知道和了解了一部作品或者一门艺术。不过,网络和电视是依靠媒介的,是平面和虚拟的,要想感受到演员们真正的表演还是需要走进剧场。周莉亚认为,网络和电视并不是一个生根的地方,艺术的生命力还是在剧场里在舞台上,“舞台是活着的,每一场都不一样。”

“青绿”八月起舞澳门,主创团队赴澳预热受追捧

新闻发布会现场

对于“青绿”即将来到澳门,剧中王希孟的扮演者、青年舞蹈家张翰感到非常兴奋和期待,“不止期待澳门,也期待香港甚至未来真正走出国门,真正面对外国友人或者海外华侨展示传统文化的的魅力,这是一件非常令人自豪和骄傲的事情。”在创作“王希孟”这个角色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一种灵魂表现,张翰甚至去跟书画家拜师,真正动笔创作书画作品。很少有舞蹈演员为了模仿一个动作,像张翰这样敬业和痴迷。“舞蹈演员饰演一个角色绝不仅仅是表面上这么简单,一定要从内心出发,当你真正站在舞台上的时候,观众才能真正把你当做你所饰演那个角色,而不只是觉得你演的像,而是真的是那个人,这很重要。”张翰说:“我们学舞蹈的人的舞台寿命很短,可能我学了十年舞蹈,之后也就当十年演员恐怕就要转行了。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舞者,他们在自己最黄金的职业生涯遇不到一个非常适合的角色,岁月很快就这么过去了。然而,这份儿幸运让我遇到了,遇到这样一部剧这样一个角色,所以我们会更加珍惜,就想把它做到极致把它做到更好。”

“青绿”八月起舞澳门,主创团队赴澳预热受追捧

新闻发布会现场

“青绿”除了有着舞蹈美学的视觉美感之外,还有着大量动听的音乐。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作曲家吕亮透露,这部戏的音乐创作总共进行了五次修改,“第一次完全不对,第二次推翻重来,第三次慢慢靠近,第四次基本贴合,第五次定稿成型。旋律的创作绝非一蹴而就,是来回反复地解构、重构、再解构过程。符合《只此青绿》的主题一定是带有沧桑感的,且深入人心、雅莹澄澈,如此才能贴合《千里江山图》的意境。在配器的使用上,我以钢琴、弦乐队与民族乐器的组合方式构建纵横古今之感。然后,在这种组合形式下寻找三者之间的契合点。目的是让观众既能听到传统乐器的深邃,又能感受钢琴带来的现代风格。”为了写好这部舞蹈诗剧,追求音乐的历史纵深感,在创作过程中,吕亮一直研读宋词,为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幕遮·怀旧》等词作配应旋律,“我觉得只有当旋律融入到宋词中,音乐结构才能够触及宋朝的精髓与内核。”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