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阅读 1192
来源 艺术中国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完成:时 |断,离,补”特展(“In:complete | Destroyed, Divided, Complemented”)海报&现场,展馆: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之艺术图书馆(Kunstbibliothek),展览时间:2022年9月30日-2023年1月15日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德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完成:时 |毁,离,补”特展,从史前到当代的不同流派、不同文化的展品同台亮相,其中包括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所提供的20余件罕见展品。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艾米·罗德(Emy Roeder,1890-1971),“怀孕女子”(残件),陶塑,1918

艾米•罗德是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雕塑家之一,作为柏林艺术学院首位获得雕塑专业学历的女性,她在1920年代便已成名,并与凯特·珂勒惠支、“桥社”创始人之一的卡尔·施密特-罗特鲁夫建立了终生友谊。1937年,艾米•罗德的雕塑《怀孕女子》被纳粹划为“堕落艺术”,在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堕落艺术展”上展出后下落不明。直到2010年,柏林在修建地铁时偶然挖出了一批在二战中销声匿迹的“堕落艺术”,其中便包括艾米•罗德的这件碎片。

是谁将它们藏在了那里?在这个故事里,无人知晓答案。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克莱门特·班迪內利(Clemente Bandinelli,1534-1555),“巴乔·班迪内利(Baccio Bandinelli,1493-1560)雕像”,左图:雕像残件,16世纪中叶;右图:原始雕像


在1945年5月柏林之役中被“碎片化”的还有意大利雕塑家克莱门特·班迪內利的作品,这尊雕像是他父亲、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雕塑家巴乔·班迪内利的肖像。虽已破碎,在二战中获胜的苏联还是将其作为战利品带回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在柏林现场展出的残件是莫斯科方面于1958年归还给东德政府的,残件的其他部分至今仍留在圣彼得堡。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左下:“耶稣诞生中的圣母”(片段),迪里克·鲍茨(Werkstatt Des Dieric Bouts,1410/20-1475),油画,1465/70

迪里克·鲍茨是早期尼德兰绘画的代表人物,这幅画作原本描绘的是耶稣诞生的场景,但很可能为了出售而将画作分割。柏林收藏的是《圣母图》部分,左侧切割下的长条被移至右侧,并在远景中添加了一座塔,使其成为全新的一幅画;原作中的另一部分如今是卢浮宫的藏品。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木雕装饰,埃及开罗,1296


13世纪初开罗一座清真寺讲坛上的木雕装饰也是相同遭遇,约在1890年被盗后,这些木雕被运往欧洲艺术市场,分割后的碎片被重新装裱,作为独立艺术品进行交易。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门采尔(Adolph Friedrich Erdmann von Menzel,1815-1905),“女子肖像”(残件),油画,1846


门采尔也曾主动剪去他几幅肖像的眼部区域,在这位德国19世纪绘画大师的不少人物习作中,这种手法并不罕见,研究推测这可能是艺术家对于“无视”的相关表达。


“未完成”的完成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牧羊人的崇拜”,版画,左:亨德里克·霍尔奇尼斯(Hendrick Goltzius,1558-1617),1599;右:雅各布·马萨姆(Jacob Matham,1571-1631),1615


荷兰巴洛克时期艺术家亨德里克·霍尔奇尼斯“是最后一位具有优秀画家权威的雕刻家”,他也在版画《牧羊人的崇拜》中留下了大片空白。他的继子、同为雕刻师的雅各布·马萨姆在十余年后为这幅作品填了空,共有6幅未完成状态的“残次品”进入艺术市场流通。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左图:未完成的带有娜芙蒂蒂肖像的石雕,约公元前1350年-公元前1330年;右图*:娜芙蒂蒂胸像,公元前1345年,德国国家博物馆之柏林新博物馆馆藏

“埃及第一美人”娜芙蒂蒂(Nefertiti,公元前1370年-公元前1330年)是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的王后,在夫君死后,娜芙蒂蒂将图坦卡蒙收为养子,独掌大权一段时间后因政变被迫下台,自此被史册除名。1912年,德国考古学家路德维希·波尔哈特率领德国考古队在埃及阿玛纳遗址发掘出靓绝四海的娜芙蒂蒂半身像,这座彩绘人像如今是德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其复制品是世界范围内流传最广的古埃及艺术品之一。如果未完成的石雕创作完成,它会否也是另一件镇馆之宝?

“多余”的修复?

东西坏了修一修,对于博物馆藏品中的那些“破碎之花”,自古便有修复之道,最传统、也最常见的修复便是把碎片重新拼回去。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修复后的狮子浮雕,叙利亚,公元前九世纪早期


这个刻有狮子图案的浮雕源自公元前九世纪早期的叙利亚地区,它曾是一块大型石雕的一部分,二战中被炸弹击中后损毁,如今的局部修复品是由27000个碎片重建而成的。


但能拼回原样的碎片只是少量,修复之路还有很多小径,日本闻名的金缮(kintsugi)之技便是一种蕴含哲学意味的修复术。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弗吉尼亚·维齐肖像”(Virginia da Vezzo,1660-1638),西蒙·武埃(Simon Vouet,1590-1649),油画,1624-1626


17世纪上半叶法国代表性画家西蒙·武埃曾是国王路易十三的首席宫廷画师,他的妻子维吉尼亚·达·维佐既是一位出色的意大利女画家,也是西蒙·武埃提笔时的缪斯。下面这幅不规则剪裁的《维佐肖像》最初是一幅大型画作的一部分,约在19世纪被重新“修(剪)复(辑)”为一幅独立的肖像新作。直到1978年再次修复时,这幅“拼贴画”的真面目才被揭开。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中国的“八破图”(锦灰堆),手法痕迹虽可见,却构成了作品的特殊吸引力。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柏林墙碎片耳环及真品证书


人们开始欣赏那些“迷人的碎片”,卢浮宫镇馆有三宝,除去《蒙娜丽莎》,其余两件《断臂维纳斯》和《胜利女神像》都是“迷人的碎片”。在德国,你甚至有机会获得一些小巧又迷人的碎片——自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后,柏林墙碎片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被敲成大大小小不同尺寸的墙体碎片转世为耳环、项链、桌面摆件出售,每份还带有自证身份的“真品证书”。

全球博物馆均加强安保,为何这个展览全是“破碎的艺术”?

左:展览现场印有“帕斯奎诺”的古代画册,1550;右*: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帕斯奎诺”残部原件(右侧为贴有讽刺字条的说话墙),2018


位于罗马的《帕斯奎诺》(Pasquino)可以说是世界声量最大的“碎片”,这尊希腊风格的雕像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15世纪于罗马出土后,残件碎片始终安置于城中直至现在。16世纪时,帕斯奎诺成为罗马第一座“说话雕像”(Talking statues of Rome),碎片所在地成为“会说话的墙”,人们将诗歌和讽刺字条贴在上面,“碎片公告板”成了民众匿名表达的出口。


“破碎之花”自有其生命力,每一朵破碎之花的裂痕都带着时代划过的记录,时间会记住一切,时间会给予答案。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