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揭秘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渠蒙专访(1)

阅读 1154
来源 艺术中国

揭秘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渠蒙专访(1)

濑户内海 图片来源:完美行旅游情报

上世纪末,濑户内诸岛渐渐从“工业摧毁自然”的伤痛中复原。自2010年起,以濑户内海岛屿群为舞台的濑户内国际艺术祭(Setouchi Triennale)每三年一届,以艺术的方式介入海岛,从最初的7个岛,发展到目前十几个岛屿,其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原本人烟稀少的小岛上有了更多年轻人的活跃的身影。

当下,日本的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在中国知名度颇高,草间弥生的“斑点南瓜”作为艺术节标志景观充溢于网络,成为年轻人心目中大海与艺术浪漫结合的梦幻之地,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个大型艺术节背后的故事。

揭秘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渠蒙专访(1)

濑户内三年展2019沙弥岛 图片提供:渠蒙

   濑户内艺术节是一个最特别的海岛型艺术节

艺术中国:近年来,日本根植于农耕文明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对于中国艺术界来说非常熟悉了,但对海岛性的濑户内艺术节还缺乏更深入的解读,在您看来濑户内艺术节是怎样的一个运作模式?

渠蒙:首先濑户内艺术节最不可复制,因为它是一个最特别、体量最大的艺术节,我觉得越后妻有可以成为模式,因为北川富朗复制了越后妻有艺术节到奥能登艺术节,再到能登半岛,然后还有北阿尔卑斯艺术节。但濑户内,我们要注意到福武总一郎的价值,没有北川富朗可以有濑户内艺术节,但没有福武总一郎就没有濑户内艺术节,这就导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式。

我们管它叫 private public partnership(ppp),这是一个类似公私合作伙伴的方式,但是它涉及的12个岛40多个社区每个社区的组织方式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称之为一个模式。这是濑户内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我们需要以一个地理空间的角度来架构比较每个社区,更能彰显哪些是良性的变化,哪些更像是创造性破坏,这样才更有意义,同样的建设手法,导致不同样的结果是我最感兴趣的。

我们很多人类学或者艺术学角度的学者都去选最好的案例,然后写出一篇文章来说艺术节非常成功。我认为这样是对地方不负责任,从我的角度更希望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整体,我们再来讨论同一个空间背景下谁优谁劣,你会意识到同样的一个所谓的模式在不同的村落里发生了不同的结果。

揭秘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渠蒙专访(1)

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倍乐生之家」位处山丘之上、面朝大海 图片来源:美纸

他们最早从艺术展览开始,叫直岛标准,两个艺术展览,这个展览搞完以后,他就邀请像蔡国强、草间弥生这些艺术家,在这个展览基础上做了地中美术馆、李禹焕美术馆以及倍乐生之家美术馆,之后又注册了新公司,因为教育公司不能搞旅游,注册了一个直岛文化村来做旅游方面的业务,旅馆就是直岛海边(草间弥生作品南瓜)的艺术旅馆。之后他又和三分一博志、柳幸典做了犬岛的开发,改造了那里一个旧的精炼厂,然后又到丰岛做了丰岛美术馆。时间上他从直岛辐射,在直岛、犬岛和丰岛三个岛开发建成美术馆,这些美术馆塑造了濑户内艺术旅游的基本雏形,所以这三个岛最重要。

揭秘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渠蒙专访(1)

犬岛航拍 图片来源:disegno journal

揭秘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渠蒙专访(1)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 2019年小豆岛作品 图片来源:渠蒙

小豆岛又有一个很特殊的角色,它是最大的一个岛,本来就是一个旅游度假的地方,它为什么要加入艺术节?和北川合作的小豆岛岛民告诉我,北川说小豆岛如果不加入艺术节,游客就没有地方住宿,因为其他岛上没有能接待每年100万人规模的旅馆,小豆岛的加入有艺术节旅游功能需求,也是香川县政府的官方推荐。

揭秘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渠蒙专访(1)

濑户内三年展2016男木岛 图片提供:渠蒙

艺术中国:参与艺术节活动的岛其背后的组织机构都是怎样的呢?

渠蒙:12个岛我都去了,我也参加过助力艺术家创作的活动,我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了一些内幕,很多艺术家都想去直岛和丰岛,因为那是重中之重,他们会认为不太重要的艺术家会被分到高建岛等边缘的五个新岛。所以艺术节重点是不一样的,直岛、丰岛和全岛就变成了艺术家镀金的地方,其他岛就落个名字而已。

每个岛都有不同背景加入艺术节,日本社会结构比较复杂,从社区或村庄的角度来讲,每个岛又有不同,有的是自治会,自治会是一种自治化的官方群体,也不是官方群体和市政府,属于居民组织来协助组织艺术节,有的是志愿者,还有一些NPO组织,像男木岛图书馆就是以NPO的角色来加入艺术节。

如果按岛系来分,2016年就已经很复杂了,每个社区都不一样,这样也好也不好。相比之下,中国官方统一做事就比较快,在日本,你要在每个社区开会,大部分时间精力不是在搞艺术,要跟社区层角色沟通决策。

北川每年要在社区开几百个会,所以这些人更大的魅力是在沟通,如果我们谈他的模式,沟通才是他的模式。

揭秘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渠蒙专访(1)

丰岛美术馆外观 图片来源:品素品设计资讯

揭秘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渠蒙专访(1)

作品位于小豆岛的中心区域,是一座由无数个铁环所组成的观景台,所俯瞰的奇异景观是 1300 万年前火山活动形成的 图片来源:everydayobject

艺术中国:中国艺术界对于濑户内国际艺术节评价很高,几个岛地标性作品也广泛传播,那么日本人尤其是当地人对于濑户内艺术节有怎样的评价?

渠蒙:实际上大家对于艺术节不可能都满意,去年香川大学发过两篇研究濑户内艺术节的文章,他们统计濑户内有50%的居民喜欢和偏喜欢艺术节,35%反感和偏反感。喜欢的原因是就是经济创收,但福武的企业也是有社区福祉和旅游多个角度的考虑,也分理想的社区复兴和现实部分的旅游人口交流等方面,但是在实际操作上遇到的困难并没有承诺的那么简单,同时企业的初衷也要考虑到赚钱和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直岛上也有居民抱怨,主办方有一个很大的品牌叫“家计划”,就是把这些老宅变成艺术作品,这就导致了这些艺术作品都混杂在居民区,好多游客进入居民家里随意拍照,以前岛上居民家里没有空调,他们都把门打开,岛上的凉风就能换气,由于游客经常来特别吵闹,这些居民就把窗户都关上了,好多居民就中暑生病。

揭秘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渠蒙专访(1)

渠蒙

渠蒙,综合科学博士(创意旅游地理,乡村/海岛研究),日本广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科助理教授(2022)、日本北海道大学高级旅游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日本和歌山大学旅游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 CREATOUR International (欧盟)顾问、艺术岛中心(日香川直岛)研究总监。兼任国际海岛文化研究组织(SICRI)共同召集人兼国际海岛研究学会(ISIC)联合主席、国际学术期刊《Island Studies Journal》(《海岛研究》,加拿大)《Okinawan Journal of Island Studies (OJIS)》(《冲绳海岛研究》,日)客座主编,以及国际学术期刊《Event Management》(《活动管理》,美)、《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Tourism》(《可持续旅游前沿》,瑞士)、《Journal of Marine and Island Cultures (JMIC)》(《海洋和岛屿文化期刊》,韩)、《Journal of Responsible Tourism Management (JRTM)》(《负责任旅游管理期刊》,马来西亚)编委/顾问以及《Shima》(《海岛》,澳大利亚)等审稿人等。他的研究结合艺术社会学,旅游地理学和乡村/海岛研究等从跨学科角度出发来探索东亚乡村社会中的艺术振兴机制。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