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迈入第二个10年,致力于“重新连接”

阅读 1070
来源 艺术中国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迈入第二个10年,致力于“重新连接”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Angelle Siyang-le)

艺术中国:去年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取得了成功,在筹备今年的展会时,您对它的定位是什么?

乐思洋:今年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第2个十年的开启,我们认为这是一次激活。如果2023年是我们重新开放(reopen)的一年,2024年则是我们重新连接(reconnection)的一年。毕竟三年疫情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在今年重新搭建连接非常重要。

艺术在今天已经是一种世界语言。我们在今年的整个策展环节一直在想如何给予我们艺术行业,不管是画廊、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机构,还是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希望观众来到我们的现场,参与每一个不同的展区、艺术环节,都能找到新的可能性,找到自己与艺术的关联,这是我们策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迈入第二个10年,致力于“重新连接”

2023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艺术中国:很多业内人士和观众提到参观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在学术思考和对艺术的认知上也会有很多收获,你怎么看?

乐思洋:我觉得这种评价对我们来说是备受鼓舞的。其实在很多年前,我们一直都称为自己不是一个fair或博览会,我们称之为自己是一个show,是一个展会。这意味着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交易,我们是要呈现一个世界级的艺术盛会,以这种方式去给予艺术家和画廊更多的机会。的确,不管是全球哪一个巴塞尔艺术展,它的学术性都是比较强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是吸引最多机构来参观的艺术博览会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跟双年展还是很不一样,因为毕竟我们还要给画廊带来商业效应。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迈入第二个10年,致力于“重新连接”

吴大羽,《无题》,图片由大未来林舍画廊(Lin & Lin Gallery)提供

艺术中国:的确像今年将展出的Maryn Varbanov、萧勤、席德进、曾海文等老一辈艺术家,都是中国现当代艺术脉络上的重要人物。在青年艺术家板块,有哪些重要变化?

乐思洋:从去年我们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的《2023年环球艺术收藏调查报告》来看,青年艺术家板块的绘画还是比较多的。但今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现场稍微有一些改变,更多的装置作品和表演艺术回到了现场。今年的“艺聚空间”展区增加至16件作品,11件是专门创作的全新作品,其中有1件就是表演艺术。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迈入第二个10年,致力于“重新连接”

杨福东,《雍雀》,2024年,由M+及巴塞尔艺术展共同委约创作并由瑞银集团呈献,2024年,©杨福东,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艺术中国:亚洲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新加坡、北京、上海、首尔、东京……艺术博览会也遍地开花,您怎么看亚洲的艺博会生态?

乐思洋:其实我们把这个观察角度放在欧洲或者亚洲,大家都觉会得非常自然,这两个地方本身就有很悠久的历史,多年以来都有不同的国际艺博会。亚洲现在有自己的国际艺术平台,是一个非常有利于推动亚洲艺术的现象,代表了亚洲当代艺术的成熟性和国际认可的提高。通过亚洲不同地区的这些艺术平台,也可以让国际观众认识到亚洲艺术的多元化。不管是首尔、东京,还是新加坡、上海、北京、香港,其实都有自己非常特别的艺术特色,提供给不同有需求的观众。(采访/撰文 许柏成)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