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新春去国博看“龙”!200余件珍贵馆藏展中华龙文化演变

阅读 458
来源 艺术中国

新春去国博看“龙”!200余件珍贵馆藏展中华龙文化演变

展览现场

展览从节俗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系统阐释“龙”这一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生动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深厚价值,以龙腾乐舞的千般姿态营造欢庆甲辰新春的祥和氛围,为广大观众献上新春祝福。

新春去国博看“龙”!200余件珍贵馆藏展中华龙文化演变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鳞萃自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的珍贵文物,涵盖青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漆器和绘画等多种形式。其中,红山玉龙古朴稚拙,是研究龙原始形态的重要物质资料;战国龙虎纹双耳盘,纹饰错落有致,辉煌浑厚;唐代双龙耳瓶设计巧妙,造型精美;清代海水云龙纹硬木屏风大气稳重,是清代宫廷家具的代表作;历代龙形玉饰精雕细琢,生动传神;各朝龙纹瓷器釉彩艳丽,各臻其妙。这些展品极大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新春去国博看“龙”!200余件珍贵馆藏展中华龙文化演变

展览现场

“龙”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古老而又尊贵的祥瑞之兽。中国古人认为,龙有九似,萃众美于一身。神龙出世,司掌着风调雨顺,护佑着五谷丰登,象征着威严煊赫,昭示着国泰民安。时至今日,龙早已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也是维系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

新春去国博看“龙”!200余件珍贵馆藏展中华龙文化演变

展览现场

新春去国博看“龙”!200余件珍贵馆藏展中华龙文化演变

玉龙 新石器时代 长26.3厘米 宽29.3厘米 厚2.5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玉龙由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头部长吻修目,体蜷曲呈“C”字形,龙身大部光素无纹,身有一中孔。整体造型生动,制作精良,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玉龙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属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

新春去国博看“龙”!200余件珍贵馆藏展中华龙文化演变

龙虎纹双耳盘 战国 通高12.8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盘于1952年河北省唐山市贾各庄18号墓出土。圆盘,口沿外折,附耳向外折曲,腹部下收,平底,高圈足。器口沿以铜嵌作菱形纹,耳饰饕餮纹,盘外壁周饰菱形纹与绳纹,圈足饰云纹。盘内底装饰花纹三层,内为三团双龙盘曲,中围绕四龙,首尾相逐,外周饰六虎。盘为盛水器,此盘器通体装饰错落有致,龙虎兽纹简洁生动,将水注入盘中,龙腾虎跃,生气盎然。

新春去国博看“龙”!200余件珍贵馆藏展中华龙文化演变

宣德款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 明 口径 15.5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碗外壁所绘行龙纹龙首上颚比下颚长且高高翘起,张口伸舌;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下颚有疏须,头毛呈怒发冲冠之势;五趾前后相连成一圆圈。青花深浅颜色互相衬托,呈现双龙穿游于白浪翻滚的矫健身影。器内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新春去国博看“龙”!200余件珍贵馆藏展中华龙文化演变

金漆雕龙纹有束腰带托泥七屏式宝座 清 长166厘米 宽82厘米高 165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宝座为五屏式靠背,正中搭脑透雕饰一正两侧三条龙纹。靠背及扶手顶部饰六条圆雕龙纹,扶手前端各饰圆雕龙纹站牙。靠背与扶手均在开光内雕龙纹,边框内雕宝相花及缠枝花卉纹。座下有束腰,并在开光处雕有云纹装饰。束腰下彭牙透雕二龙戏珠纹。宝座体型硕大,做工精良,朱漆为地,凡有纹饰处均髹金漆,辉煌庄严。此宝座原安放在国子监辟雍殿,是皇帝讲学时所用,宝座在形制、纹饰上与实用家具风格迥异,是极珍贵的清代礼制家具实例。

新春去国博看“龙”!200余件珍贵馆藏展中华龙文化演变

南天祥 绢本指画墨龙轴 清 纵261厘米 横151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幅指画作品绘一龙隐于云海之中,张口吐水,气势磅礴。据《滇系》《昆明县志》载,南天祥,云南昆明人,开化镇总兵,后升任江南提督。擅长画虎,能文,被后世称之为“滇中儒将”。“指画”是用手指、手掌甚至肘臂作为主要工具所创作出来的绘画,别有一种特殊趣味和技巧。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