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跨年迎新的不只有元旦,还有李洪波的历史“长河”

阅读 773
来源 艺术中国

跨年迎新的不只有元旦,还有李洪波的历史“长河”

李洪波,长河,报纸、胶、颜料,尺寸可变,2017-2023

对于“长河”,李洪波如此解读:第一次进入安徽省美术馆二层巨大的公共展厅,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外面的风景映射至大理石地面,我瞬间迸发出来这个名字,触景生情,缘起在此。这个名字还源于我的一组作品——“石头”,我做了许多“鹅卵石”,因为我喜欢河滩上的鹅卵石,它们静静地安卧河床,或看见或看不见。河水的冲刷,岁月的洗礼,使顽石磨去棱角,或圆或扁。石质的不同,鹅卵石的特征也各有其貌,无所谓美丑,只是自然的元素,不争不言!因而,它们成为长河的一部分,看似平常之物,却都隐藏着自然的秘密。

我用报纸给鹅卵石塑像,用超写实的技巧描绘每一个石蛋的样貌,让人们分辨不出哪部分是顽石,哪部分是我的机巧。一块块报纸塑造的鹅卵石,摆在展厅里,模仿一个似曾相识的河滩,每一块“鹅卵石”都是百千层报纸堆叠而成,每层都记载着历史的痕迹,但它们静静地安卧在那里,等待认知它的伯乐,等待每一位读懂它的人,又或许今生不见。  

当观者掰开报纸做的“石头”,扭动它的身躯,不经意间打破人们的认知和思考,给人带来无限惊奇,似乎可以读到每一片报纸上的文字,但又断断续续,犹如烟云过眼。当人们再次还原“石头”本来的面貌,又会惊异于所见非真的视觉和感官心理。真真假假,皆在所见所思间。

水本无形,只是河里的卵石与沟壑岸堤廓出“长河”的肖像,潮水退去,裸露的多是被再次塑造的“顽石”,让人们追忆长河的模样。

跨年迎新的不只有元旦,还有李洪波的历史“长河”

跨年迎新的不只有元旦,还有李洪波的历史“长河”

李洪波,自然系列——圆木,纸、胶、颜料,尺寸可变,2017-2023 

看似自然状态下的普通物体——木头、石头、砖等通过变形拉伸的方式挑战了观者的认知常识,同时展现出纸的伸缩性与柔软性,以此关注到纸作为一种物质的“物性”。利用纸的伸缩性,变形的物体所增加的体量与空间形成一种生成与制衡关系,这种变异的体形与未变形的物体也有着时空对比关系的存在。艺术家通过用纸模仿自然形态的物体,又用纸改变自然物体的形态,来探究自然事物在人类日常思考之外的不可预知性。——吴洪亮

跨年迎新的不只有元旦,还有李洪波的历史“长河”

跨年迎新的不只有元旦,还有李洪波的历史“长河”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范迪安认为,“正是因为李洪波的意识带有敏锐的当代性,他在运用单纯的材质和技艺时,在作品的母题上注入了一种现实的关切。一段段来自森林的树木,一座座古典的雕像,一个个后冷战时期的兵器……他将感知的现实变成一种文化的叙事,从而对应着当代世界诸多不可思议的现象,也诉说着当代人的心理迷惘。”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4月30日,期间将举办5次艺术对谈活动。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