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无尽之路与多元文化的交织:“看见·北疆”学术策展的探索与实践

阅读 829
来源 艺术中国

无尽之路与多元文化的交织:“看见·北疆”学术策展的探索与实践

新疆采风图

赵燕和陈抱阳两位策展人全程参与了采风过程,对新疆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交织、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产生深刻印象,迸发出丰富的灵感,分别为本次展览创作了定制作品《织路·回响》和《机缘》。陈抱阳表示,“我们展览里面呈现给大家的新疆,只是新疆的一个一个的切片,包含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当然每一个人去到新疆,去看到这些可能性的时候,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在做选择。”

无尽之路与多元文化的交织:“看见·北疆”学术策展的探索与实践

陈抱阳《机缘》1    

赵燕在采风路上被新疆弹拨乐器“托布秀尔”深深吸引,因而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作品《织路·回响》。其融合独特的新疆民族音乐符号,以托布秀尔为原型,通过现代数字交互技术,实现音乐的可视化。观众不光可以听到音乐的声音,还能看到随着音乐旋律变化的画面,并能用身体参与互动,穿过雨丝幕装置,拨动虚拟琴弦,在音乐这门世界通用语言中,沉浸感受立体丰富的艺术体验。每一个观众的参与,每一次琴弦的拨动,都是一次古老文明和新生力量的交织,更是一种传承与新生。

无尽之路与多元文化的交织:“看见·北疆”学术策展的探索与实践

刁娟《时空之间》

参展作品蕴藏宏大的历史回响,让观众仿佛置身广袤新疆,进行精神畅游、历史追忆。塔可的《坠简》得名于历史文献王国维罗振玉合著的《流沙坠简》,这本书是对于斯坦因在西北考察时候搜集的简牍文书的考证。艺术家参考了上世纪初曾经游历于此的探险家们,诸如斯坦因(Stein),伯希和(Paul Pelliot),马达汉(Gustav Mannerheim)等人留下的笔记与影像,前往辽阔西北拍摄,与古人对话。观众通过摄影师行走的视角,看见西域中的三危山、晚清时期留存至今的羊角梯、汉朝时期疆土最西端的烽燧(即烽火台)、溯源西夏时期的碑文庙宇。作品展现的不仅是绵延的历史,也是超越历史和政治更迭后,对人类永恒精神的呼唤。

无尽之路与多元文化的交织:“看见·北疆”学术策展的探索与实践

李勇政《来自丁尔的家——山峰》

无尽之路与多元文化的交织:“看见·北疆”学术策展的探索与实践

戴丹丹《请你与我跳支舞》

畅想:科技赋能民族文化,看见生动的艺术表达

北京时代美术馆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在本次展览中,以开放的宇宙观畅想艺术的未来,尝试探讨在科技变革突飞猛进的当下,跨界革新带来的全新的互动体验。特别是在三件定制作品中,艺术家利用编程、数字交互、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将艺术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并通过互动装置,鼓励观众参与到艺术与科技的交互中来。

正如陈抱阳所说,“科技在进步的时候,它其实也在影响我们的文化,它们永远是相融的。”他的定制作品运用人工智能演化系统和机械臂、光学结构、屏幕、投影等手段辅助艺术表达,强调技术不仅是创作的工具,更是塑造我们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关键因素。在刁娟的定制作品《时空之间》中,新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和蜀绣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跨媒介、跨领域的创作方式使东方的神秘色彩与现代艺术产生激烈碰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成功实现传统工艺的当代活化。当观众站在展览最后一件作品《织路·回响》面前时,也一定会被现代数字交互技术赋能民族文化所带来的极致视听感受所震撼。个体的沉浸式情感在未来感的场域交织碰撞,产生了全新的声音景观,以及对未来的好奇和无穷想象,相信跨界的思维方式,正在引领和改变着人类文明未来的时代交响。

无尽之路与多元文化的交织:“看见·北疆”学术策展的探索与实践

刁娟《时空之间》

无尽之路与多元文化的交织:“看见·北疆”学术策展的探索与实践

赵燕《织路·交响》

回响:我们继续在路上

“云中公益”项目已走过13年,帮助来自38个民族的近400位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向国内外舞台,重拾文化自信。北京时代美术馆的“云中”系列自策展览同样坚持了13年,用脚步丈量大地广阔,用当代艺术点亮民族文化,让更多人看见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也吸引着更多人参与到艺术公益事业中。

据悉,明年云中展将围绕“南疆”主题进行策划,以全新的灵感和创意,带领观众踏入天山以南的神奇土地,呈现更加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新疆归来尤似初恋重逢,希望这场冬日“看见”之旅,让更多人在此温暖相遇。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