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阅读 990
来源 新华社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2年,他们践行“四力”,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赛场到神舟飞船发射和回收的现场;从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山村农户到登顶珠峰的普通牧民;从守边护边数十年的母子到泸定地震中的“汶川哥哥”;从珍贵文物的考古挖掘现场到“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工地……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3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2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2022年,从北京冬奥会到俄乌冲突再到世界杯,从居家到解封再到“阳过”“阳康”,世界局势与个人生活在这一年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身处其中,我渴望去发现和记录那些在集体记忆里涌动的波澜——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标记

  故事要从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讲起。在我心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比时钟更能标记一天的真正开始。我喜欢在护旗手甩出国旗时的瞬间按下快门的感觉,太阳跃出地平线,整个国家和人民一同迈入新的一天。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2022年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

  这一年,天安门广场中央的节庆花坛有些特别。大寒时节,38.6米高的“精彩冬奥”巨型中国结矗立在大雪中。人们在雪中玩耍、拍照,如此浪漫的场景在广场上不多见。雪花+中国结,这也是冬奥会开幕式上雪花引导牌的设计灵感。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北京天安门广场“精彩冬奥”主题花坛(2022年1月20日摄)。

  9月底,18米高、北面写着“喜迎二十大”的“祝福祖国”巨型花果篮亮相。因为工作的便利,我有幸比普通人多了一个欣赏它的视角:从高处俯瞰,花果篮与广场及周边的建筑相辉映,似乎在给一首雄壮的交响乐注入喜庆、圆满的韵律。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夜间亮灯后的“祝福祖国”巨型花果篮(2022年9月25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人们在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门外阅读冰墩墩毛绒玩具的预售通知。北京冬奥会期间,市场上出现“一墩难求”的盛况(2022年2月12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亮灯的海陀塔(2022年1月26日摄)。

答案

  不得不承认,2022年不温柔。现实总是给我们抛来不得不回答的问题:我和他人是什么关系?我和世界是什么关系?我和历史、未来是什么关系?

  哲学的问题,或可在日常中寻找答案。

  12月,通过社区群求助得到众多“好邻居”的快速回应;刚刚“由阳转阴”便回到一线继续为居家人员服务;星夜兼程奔赴北京迅速投入快递包裹派送工作……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上演,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以点点滴滴的暖心行动,共同汇聚起渡过难关的强大力量。

  受疫情影响,北京快递业一度出现运力短缺、货物大量积压的问题,有关部门和企业纷纷调派京外力量赴京支援。一时间,很多高铁、飞机上都出现了快递员的身影,他们从八方集结赴京支援。有的南方快递员抵达后才知道,自己最厚的衣服也抵不过北京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从西安支援北京的快递小哥齐帅龙在夜色中骑行(2022年12月15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在北京市大兴区新源时代小区,从西安赴京支援的快递小哥王选军(前)、齐帅龙(后左)按照楼号分货(2022年12月15日摄)。

  抗疫三年,每个紧急时刻,大多数人并不能靠一己之力平息隐隐的无措感,他人的帮助与集体的力量,是可以确定的慰藉来源。

  是的,抓住并珍惜那些确定的东西,一个人可以继续他的生活,一个国家可以继续她的征程。

  这一年的北京,在全球化受到挑战的当下,这座国际交往中心城市迎来了服贸会的第十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第十二年,环球度假区开园的第二年……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2022年8月12日,“天坛奖”国际评委会成员李雪健(中)、郭帆(左一)、柯文思(左二)、秦海璐(右二)、吴京亮相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2022年8月12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演员在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一周年庆祝活动中表演(2022年9月20日摄)。

  这一年的北京,人们沿着南北延伸的中轴线漫步,领略那些沧桑的古建、涌现的新地标以及熟悉的烟火气。在嬗变的年代间,延续不绝的文明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最踏实的归属感。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观众在北京中轴线北端的鼓楼观看“时间的故事”展览中的光影秀。2019年11月,北京启动鼓楼保护展示工程,经过腾退修缮,这里恢复了券洞历史风貌,成为向公众开放、展示钟鼓楼历史文化的文化空间(2022年8月28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人们在北京景山上观赏中轴线景观(2022年9月18日摄)。

  2022年的答案,蕴藏在穿越地域、时间、身份、年龄等界线的故事里。

步履

  这一年,我也报道了一些普通人的平凡故事。在他们面前,我时常怀疑自己对2022年的“应激反应”是不是过度了。

  在京郊的大山中,有一对好兄弟常年居住在防火瞭望塔里,看护着周围1.3万余亩范围内的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隔绝外界的纷扰,两人的时间简单得带上了诗意。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外出巡查十三陵林场的护林员宋宝(前)与留在瞭望塔值守的宋臣告别(2022年3月19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十三陵林场的护林员宋宝在巡查途中(2022年3月19日摄)。

  宋臣和宋宝是同村从小到大的朋友,现在成了看护林区的搭档。工作在山上,蔬菜、粮食等生活物资需要由两人轮流骑电动车下山采购。工作之余,电视和手机是两位护林员排解寂寞的主要方式。由于地处风景区,遇到偶尔造访的游客他们也乐得聊上几句。

  这一年,修缮箭扣长城的工匠们完成了一场探索性的考古发掘。数月来,他们在山脊上攀爬坍圮的古长城,关爱那无人问津的一砖一石。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是工人在箭扣长城研究性修缮段(141至145号敌台)的一处工地开始进行考古发掘;下图是工人在进行部分发掘工作后,清理地面并收集了一些相对完整的老砖用于后续修缮(2022年8月17日摄)。

  这一年,在北京动物园里,饲养员们绞尽脑汁地教雌性黑猩猩“楠楠”如何自主哺乳。他们尝试了引诱、模仿、甚至拿着毛绒玩具扮演等各种方法。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北京动物园猩猩馆饲养员王争给一只黑猩猩喂食冰块解暑,看到猩猩“享受”的样子王争也露出笑容(2022年7月14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北京动物园猩猩馆饲养员给黑猩猩“楠楠”打磨指甲(2022年7月14日摄)。

  王争是猩猩馆的负责人,与猩猩们朝夕相处了17年。在这里,饲养员每天早晨八点到岗后会先巡视兽舍,看看猩猩们前一晚休息得好不好,是否都安全地呆在各自“家”中;然后便给它们做饭,准备苹果、香蕉、西瓜、青菜、鸡蛋、牛奶、牛肉等;做好饭后,还要在猩猩们的户外运动场检查“电草”与各类栅栏门锁是否正常……

  不论山呼海啸,总有人步履不停,每次采访这样的人,于我都是心灵的治愈。上一刻,我们可能幸福地流泪,下一刻,我们可能悲哀地哭泣,但,路,总是不断地往前延伸;河,总是不停地,向前穿行。

  多年后,请再回味2022年。

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观看陈钟昊2022年的其他报道↓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策划:兰红光、王建华

统筹:鱼澜、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陈钟昊

编辑:徐金泉、尹栋逊、李梦馨、邵泽东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属于2022年的独家记忆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