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ZENGYI ZHAO 专访:巨兽的低垂之眼

阅读 686
来源 艺术中国

赵增熠1999年出生于中国山东,他在加州艺术学院取得了BFA学位,目前正在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攻读MFA学位。他使用静止图像作为主要创作媒介,并通过后期人工干预技术影响图像的最终形成。10月28日至11月8日之间,在洛杉矶4C画廊展出系列作品《无眠兽》中,他通过拍摄宏大肃穆的工业景观来探讨人类社会与人工景观之间的复杂、神秘的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受到康德对于‘sublime’美学观念的影响,增熠的作品还呈现出一种对于庞然之物近乎宗教般的敬畏感以及人被‘崇高’支配时的渺小和脆弱。增熠的视角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创造了一种独属于他自己的审美系统。

1. 是什么契机激发你开始创作这一系列的作品?

这组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我在本科时期的公路旅行经历,在对美国西部的landscape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之后,我发现自己总会被自然景观中突然出现的人工景观所吸引,于是我开始留意和拍摄洛杉矶附近的工业设施和被人为干预的地景。我的拍摄对象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增加,从一开始的能源设施,延伸到城市景观,交通系统,以及人的肖像等。我有积攒一个写满了各个拍摄地的list,其中的目的地大多在人烟稀少的郊区或荒野。大部分时候我选择在满月的日子整晚拍摄,使用人造光的辅助去拍摄地景,这是一个很有趣并且充满了各种神奇的体验的过程。

ZENGYI ZHAO 专访:巨兽的低垂之眼

展览记录,洛杉矶4C 画廊,2023

3. 最直观地从视觉来讲,本次展览可以分为彩色图像和黑白图像两部分;彩色部分给人的感觉更精致也更有距离感,黑白部分则显得粗犷和私密,共同展出这两部分(如何可以这么简单地区分的话)观感差异较大、区分性较强的作品是有什么巧思和设计在里面吗?

在这次展览当中这两组照片分别展出在不同的空间内,借此我希望能够带给观众两种不同的体验和观看方式。一个是相对明亮的,看似真实的宏大工业景观,另一个则是个人视角里与之相对的静穆与怪诞。在这两个视角的切换对比下,我希望以此来强调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差异性,而正是这种个人和宏观叙事之间的差异性造就了当代的sublime。

ZENGYI ZHAO 专访:巨兽的低垂之眼

展览记录,洛杉矶4C 画廊,2023

5. 这次展出的彩色部分的照片给人一种宗教式的光明肃穆但却有暗潮涌动的感觉。从技法上分析,这是由于大部分照片拍摄于夜晚但图像里的光却很充盈造成的,长时间的曝光可能在制造这种神秘感方面发挥了作用,但除此之外,您还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技术上来讲,在拍摄大的地景时,我往往以非直接摄影的方式,在拍摄前期着重关注于画面构图的平衡,拍摄过程中用大量的人造光源照亮部分主体或捕捉来自拍摄主体的反光,而在拍摄后期,我也会采用一些图像融合,去除,双重曝光等等处理方式。这样最终画面中形成的明暗和光影的对比形成了一种真实与不真实元素的结合,因此在观看时人眼中似曾相识的主体和环境也变得可疑起来。

ZENGYI ZHAO 专访:巨兽的低垂之眼

群体故事,来自组图无眠兽,150x100cm,哈内姆勒Photo系列半光泽面,2023

7. 您注视和再现工业景观的方式使人联想到德波的《景观社会》,他在书中提到,景观是宗教幻觉的重构,它并未驱散宗教的乌云。工业发展初期人们崇拜工业机器的方式与石器时代人们崇拜自然的方式如出一辙。然而随着末法时代加速到来,一切事物都被“祛魅”,人类对待工业产物的敬畏和恐惧已经消失,这预示着人类厄运的开始吗?因为自然的惩罚早已给我们敲响过警钟。

景观和商品拜物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的发展建立在对自然的祛魅化过程中。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下,后现代性已然成为了取代宗教的当代信仰和崇高(Sublime)。就像Timothy Morton提到的,能源系统,互联网,全球变暖,资本主义,这些超物体(Hyper Object)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作为一个个“物”它们同时在不同的时空造成大范围影响。在康德的阐述中,崇高的感受是由人们所观看对象的体积和压倒性力量带来的。在18-19世纪之前,sublime一词多被用来形容自然,而在现代随着人类工业体系的建设和随之对自然的祛魅化,自然已经成为了被征服的客体,人们感受到的压倒性的力量便转而附着在了工业地景和社会架构之上。而在社会高度虚拟化和全球化的当下,我们或许正在经历由科技和异化带来的新一轮的附魅,工业地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慢慢的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习以为常的科技的景观。在历史的螺旋上升的进程中,我们现在关于自身,关于社会的思考其实已经被前人无数次的探讨过,而这个“上升”的进程正在被AI、生物技术等新兴科技所加速或者推翻,这些话题是我进行创作的背后源动力,因为因为他们和我以及社会的未来紧密相连,这是一个宏观同时也个人的叙事。最终来讲,在我表达自己的情绪与经验的的同时,这些作品都会自然的指向某种外部的生存状态与外部环境,也就变成了一个被政治与体系包围的环境的能指。我很喜欢将艺术家比做金丝雀的这个比喻,在历史的洞穴中往往是艺术家能够对潜在的变化做出第一反应。

我的创作或许可以被概括为我个人对“人类纪”的感受的记录,通过宏观和微观视角的反复跳跃我希望引申出个体的渺小和对社会现实的对抗,探讨当代情境下人的无面化和与机器的糅合。我并不能预测未来如何,但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看一切不确定性都是必然的,我们也早已对他它们的出现习以为常,这样的思想进程或许是需要被打破和怀疑的。

ZENGYI ZHAO 专访:巨兽的低垂之眼

群体幻象,来自组图无眠兽,150x100cm,哈内姆勒Photo系列半光泽面,2023

这次展览呈现的作品系列是赵增熠对人类社会深刻观察和探索的结果,这个系列的核心概念围绕工业景观、人类世,以及个体与周围环境的连结演变展开,彩色图像营造了神秘崇高的氛围,黑白图像则显得粗粝生猛;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将精致与粗犷、疏远与亲密的差异性呈现在观众面前,为观众提供了新奇的观看体验,并邀请观众参与到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思考当中来。同时,艺术家在现实与幻想、个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来回穿梭也呼应了他对于普适真理的悖论性的洞察。

通过增熠的视角,展览引发了观众对于人类未来、社会转变以及时代发展的思考。这些图像超越了对现实的简单记录,成为了透视、质疑和解读人类社会的棱镜。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