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东旺美术学院揭牌暨艺术奖学金设立仪式在晋中举行

出席“忻东旺美术学院”揭牌仪式的嘉宾
同时,为支持学院发展,匿名的社会贤达因敬仰忻东旺先生张宏芳女士伉俪情深,而捐赠的10万元及晋中学院配套的10万元,共同组成“忻东旺艺术奖学金”的首批资金20万元,旨在奖励潜心创作、饱含理想的优秀学子。
艺术家的家乡河北省康保县也发来贺信并致以珍贵赠礼。康保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霞女士亲临现场,向学院捐赠了忻东旺先生17岁时创作的珍贵玻璃画原作,这份来自故土的礼物,为研究艺术家的早期成长轨迹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现场,晋中学院刘勇院长为刘小旦教授颁发忻东旺美术学院院长聘书,为刘卓颁发副院长聘书。新任院长刘小旦在发言中表示,挂牌“忻东旺美术学院”既是传承也是超越,未来将凝聚热情,共同将学院和专业推向新的高度。

学术研讨会现场
揭幕仪式后,贾方舟、马文甲、薛珠峰、夏可君、刘淳、杨卫、葛秀支、杜曦云、张宏芳、刘小旦等多位知名学者共同参与主题为《忻东旺艺术成就与影响》的学术研讨会。
贾方舟认为忻东旺是“画家中的画家”,他的油画技巧和艺术语言达到了令人叹服的高度,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油画史上的一座新的“高峰”,更通过描绘农民工等底层群体的肖像,赋予了现实主义深沉的人文关怀,是“新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
马文甲认为忻东旺的成就首先源于个人的勤奋和对艺术的执着;其次在于其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热爱。同时,他认为忻东旺对绘画本体语言的探索达到了很高水平,这种对艺术语言的深刻理解,使他能够精准地运用技术进行创作。忻东旺的个人探索经历为今天的人们理解一位艺术家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具体案例。最后他提出,忻东旺美术学院的建立,可以看作是对西方艺术家工作室制度与国内现有学科体系的一种结合,具有其特定的实践意义。
夏可君从美学角度阐释了忻东旺艺术的价值,他提出在“中国式绘画”的语境下,学院派写实的艺术家中,真正有语言贡献的是忻东旺。其一延续西方的传统写实和色彩里面“场效应”,结合了典仪的高贵与生命的气息,其二延续了汉俑和宋塑的造型观念,把客观自然形态转化为主观感受的情感形态,其三他在油画民族化的核心命题下,深化了“形神关系”的当代理解。最后,通过刻画人物的微表情,揭示人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命运与精神状态。
刘淳认为忻东旺的艺术贡献,在于他超越了传统“手艺”的范畴,在油画这一源自西方的画种中,开创了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个人语言。他不仅仅是在“画画”,更是在进行一种思想的表达和观念的提问。通过与弗洛伊德的比较,俩位作品都具有一种强烈的“在场感”,而忻东旺的艺术更实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介入,形成了一种不完全是西方、也不完全是传统的个人风格。
杨卫回忆忻东旺参加的最后一次展览是他策划的。他提到忻东旺是中国油画发展百年的第五代油画家,是在枯树上生发出一个“个人现实主义”的枝桠,认为忻东旺作品来源于民间传统,内在具有“生命气息”。同时认为批评家王林曾提出的“底层人文”概念能很好概括忻东旺的艺术特征。最后,他从教育的角度认为教育有可教也有不可教,感慨忻东旺一路走来,家庭、学校、工作单位都保护了这位天才艺术家。
葛秀支从中国传统文化“渔、樵、耕、读”的视角,对忻东旺笔下的村民形象进行了深度阐释,她认为忻东旺所描绘的是不以苦为苦,不以贫为辱的“现代乡土人”,其作品正是关于普通人如何在失衡世界中“安顿自身”的隐喻。同时她从百年油画发展的语境中,阐述了忻东旺使油画重新承担起了“记忆”的使命,让油画重新具备了叙事中国的能力。
杜曦云认为忻东旺具有开放而敏锐的感受力,特别是通过反复的写生观看,笔下的人物特别逼真,这个逼真未必等于写实,而是留下来一个个生动的北方普通老百姓。同时他也提到罗中立画的父亲,张小刚画的家庭,方力钧画的朋友,他认为这些艺术家作品中的异同,是留给未来学者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忻东旺美术学院内景

忻东旺美术学院内景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