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学科前沿论坛”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阅读 653
来源 艺术中国

日前,中国科学院学部第154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功召开。聚焦“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学科前沿”的本次高层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

“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学科前沿论坛”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郑庆华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参加论坛开幕式的嘉宾有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郑庆华院士,中国科学院郑时龄院士,中国科学院吴硕贤院士,中国科学院常青院士,中国科学院段进院士,中国科学院李杰院士,中国工程院庄惟敏院士,中国工程院李兴钢院士,以及中国建筑学会李存东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嘉宾代表岳洋和其他来自国内众多高等院校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等。开幕式上,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院长伍江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韩冬青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杰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报告。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郑时龄院士、吴硕贤院士和常青院士联合担任论坛召集人(执行主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刘刊担任大会秘书和联系人。


“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学科前沿论坛”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段进院士(上左),中国建筑学会李存东秘书长(上右),中国工程院庄惟敏院士(下左),中国工程院李兴钢院士发表致辞(下右)

主旨报告上半场由中国科学院吴硕贤院士主持。主旨报告人同济大学伍江教授、清华大学张利教授和东南大学韩冬青教授分别以《针对城市发展“稳态期”的城市更新实施路径及其关键技术》、《城市人因:阅读和设计高质量生活》、《提质、增效、降碳:关于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研究议题》为题作了精彩的报告。

“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学科前沿论坛”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下半场主旨报告人清华大学张杰教授,同济大学李翔宁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教授

在六场主旨报告后,中国科学院郑时龄院士代表三位论坛召集人(执行主席)对论坛的圆满召开进行总结。郑时龄院士表示,六场主旨报告都非常精彩,各位演讲嘉宾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中国建筑的新范式,当前学科面临着重大挑战,不论是研究理论亦或工程实践,都要密切关注学科前沿探索,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为中国建筑的未来发展共同努力,携手共创未来。

“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学科前沿论坛”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郑时龄院士对主旨发言进行总结

主旨报告后,全体参会嘉宾展开了两场圆桌讨论会。圆桌讨论的第一场围绕“中国当代城市建筑评论的理论与历史”进行,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教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骏阳教授联合主持。发言人有葛明、金磊、李华、张路峰、卢永毅、杨宇振、张晓春、刘刊、王凯、唐克扬、冯路、易娜、韩涛、茹雷、叶扬、吴洪、莫万莉、朱晔等。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从多角度挖掘中国当代城市建筑评论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脉络,深入探讨了建筑评论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为中国当代城市建筑评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圆桌讨论的第二场围绕“中国当代城市建筑评论的实践与方法”进行,由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教授和《建筑学报》杂志社黄居正主编联合主持。发言嘉宾有孔宇航、杜春兰、丁沃沃、李晓峰、章明、柳亦春、王辉、庄慎、童明、支文军、徐洁、华霞虹、张宇星、王竹、冯果川、李武英、徐好好、董一平、艾侠等。专家们提出了建筑评论应以多元化手段影响决策,积极关注业界,助力学科反哺行业,以及基于本土实践建构理论体系等观点,以此推进了建筑评论在实践中的深度和广度。

本次论坛汇聚了一批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他们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未来发展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学术讨论和成果交流。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对推动这一学科前沿领域的理论建设和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供稿人:刘刊)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