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港中大就新冠疫苗长期药效的研究有新发现

阅读 89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10月19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中文大学(中大)19日公布,中大医学院最新研究发现某些特有的肠道细菌和代谢物与接种新冠疫苗后6个月内对疫苗免疫持久反应有关。换言之,可通过这些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物标记预测新冠疫苗长期药效。

  新冠疫苗的效力会随时间下降,因此公众需定期接种加强剂。为进一步了解肠道微生态在调节疫苗免疫原性和对新冠病毒病持久免疫力方面的角色,研究小组对161名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人士进行了一项纵向研究,当中121人接种了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40人接种灭活疫苗。

  研究人员在接种疫苗前及接种疫苗后的1个月和6个月,收集接种人士的粪便和血液样本,分析中和抗体滴定浓度随时间变化与肠道微生态和代谢物成分的关系。

  研究发现,某些特有的肠道细菌和代谢物与接种新冠疫苗后6个月内对疫苗免疫持久反应有关。

  首席研究员、中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教授黄世万表示,中大医学院之前的研究发现青春双歧杆菌在调节新冠疫苗效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次研究提供了新证据,证实某些肠道微生物,包括青期双歧杆菌及其相关的代谢物可影响疫苗诱导的体内免疫记忆的持久性。

  另一位主要研究员、中大医学院裘槎医学科学教授兼中大医学院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补充指,了解肠道微生态与免疫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提高疫苗效力持久性的策略提供指引。她认为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在疫苗诱导抗体迅速减弱的同时,新的变种病毒正不断涌现。

  中大医学院院长兼中大医学院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陈家亮指出,这项新发现与早前临床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中大研发、含有青春双歧杆菌的肠道微生态配方可增强抗体反应,并减低长者接种新冠疫苗后的不良反应。他相信,这一发现将开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来优化疫苗的长期药效和安全性的崭新路径。

  研究团队期望是次研究结果能促进研究以肠道微生态为靶点的辅助治疗,从而加强全球的疫苗接种计划。(完)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