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浙江诸暨:文化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阅读 199
来源 新华网

  浙江诸暨:文化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照片,诸暨(浙江),2025年7月15日

  7月15日,在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绍兴市文化特派员陈航峰(左二)带着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学生们走访村舍庭院,并提出美丽庭院的设计意见。

  暑假期间,浙江省绍兴市文化特派员陈航峰带领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10余名师生,在绍兴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开展农产品包装设计、乡村景观设计改造、爱心食堂志愿服务等暑期文明实践活动。

  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作用,实施“青来乡甜”青年人才共创人文乡村行动,通过引入“高校资源+人才创意”,让文化特派员带领青年人才助力乡村精神文明、乡村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浙江诸暨:文化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照片,诸暨(浙江),2025年7月15日

  7月15日,在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共富工坊内,绍兴市文化特派员陈航峰(左一)带领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设计专业的学生一起探讨提升当地红糖礼盒的包装设计。2024年陈航峰带领学生设计了丰江周村共富工坊的第一版红糖礼盒包装,这次根据市场的反馈他们继续提升改进设计包装。

  暑假期间,浙江省绍兴市文化特派员陈航峰带领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10余名师生,在绍兴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开展农产品包装设计、乡村景观设计改造、爱心食堂志愿服务等暑期文明实践活动。

  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作用,实施“青来乡甜”青年人才共创人文乡村行动,通过引入“高校资源+人才创意”,让文化特派员带领青年人才助力乡村精神文明、乡村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浙江诸暨:文化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照片,诸暨(浙江),2025年7月15日

  7月15日,在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爱心食堂,绍兴市文化特派员陈航峰(右二)带领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学生们开展志愿服务,为过生日的老人唱生日歌。

  暑假期间,浙江省绍兴市文化特派员陈航峰带领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10余名师生,在绍兴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开展农产品包装设计、乡村景观设计改造、爱心食堂志愿服务等暑期文明实践活动。

  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作用,实施“青来乡甜”青年人才共创人文乡村行动,通过引入“高校资源+人才创意”,让文化特派员带领青年人才助力乡村精神文明、乡村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浙江诸暨:文化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照片,诸暨(浙江),2025年7月15日

  7月15日,在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爱心食堂,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学生开展助餐志愿服务。

  暑假期间,浙江省绍兴市文化特派员陈航峰带领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10余名师生,在绍兴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开展农产品包装设计、乡村景观设计改造、爱心食堂志愿服务等暑期文明实践活动。

  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作用,实施“青来乡甜”青年人才共创人文乡村行动,通过引入“高校资源+人才创意”,让文化特派员带领青年人才助力乡村精神文明、乡村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浙江诸暨:文化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照片,诸暨(浙江),2025年7月15日

  7月15日,在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创作墙绘,美化乡村人居环境。

  暑假期间,浙江省绍兴市文化特派员陈航峰带领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10余名师生,在绍兴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开展农产品包装设计、乡村景观设计改造、爱心食堂志愿服务等暑期文明实践活动。

  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作用,实施“青来乡甜”青年人才共创人文乡村行动,通过引入“高校资源+人才创意”,让文化特派员带领青年人才助力乡村精神文明、乡村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浙江诸暨:文化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照片,诸暨(浙江),2025年7月15日

  7月15日,在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创作墙绘,美化乡村人居环境。

  暑假期间,浙江省绍兴市文化特派员陈航峰带领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10余名师生,在绍兴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开展农产品包装设计、乡村景观设计改造、爱心食堂志愿服务等暑期文明实践活动。

  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作用,实施“青来乡甜”青年人才共创人文乡村行动,通过引入“高校资源+人才创意”,让文化特派员带领青年人才助力乡村精神文明、乡村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