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阅读 510
来源 新华网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51岁的苗族妇女杨洪英是苗族服饰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柳州市民间艺人。

  杨洪英从小深受苗族传统文化的熏陶,7岁就开始跟大人学习苗族服饰制作,并逐渐热爱这一技艺。

  自二十世纪90年代起,杨洪英开始以制作苗衣和传承刺绣文化为业,并逐渐成为大苗山里的致富女能手,带动苗族妇女居家就业。

  如今,杨洪英制作的苗族服饰和文旅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随着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苗族服饰逐渐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商品。

  多年来,杨洪英一直坚守在大苗山深处。她说,苗族妇女是苗族服饰制作的主力军,她们一定会用手中的针线,秀出大苗山妇女的一片“新天地”。

  为了更好地传承苗族服饰制作,近年来,杨洪英经常到当地的学校、苗寨、社区等,免费传授这一手艺,让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杨洪英在苗衣制作基地工作(3月4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杨洪英(左一)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刺绣知识(3月3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杨洪英(左一)在练习苗族舞蹈(3月3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杨洪英(左)在刺绣(3月3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杨洪英(右二)和姐妹们交流传统亮布的制作技艺(3月3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杨洪英在制作苗衣(2月27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杨洪英(右)在苗衣制作基地工作(2月27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杨洪英(最下方)在刺绣比赛中(2019年10月18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杨洪英在苗衣制作基地整理苗衣(3月4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杨洪英在刺绣(2023年4月25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杨洪英在刺绣(2023年4月25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杨洪英(左)向网友展示苗族刺绣技艺(3月3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杨洪英(右二)在参加百鸟衣芦笙坡会(2月5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县杆洞乡党鸠村,杨洪英(右四)在指导姐妹们刺绣(3月3日摄)。
可爱的乡村——一位苗族妇女40余年的非遗坚守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百鸟衣芦笙坡会,各族群众一起跳芦笙踩堂舞。其中有不少人的苗族服饰是杨洪英制作的(2月5日摄)。新华社发(欧明熙 摄)

  记者:黄孝邦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