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云与光:印象派在荷兰”大展【一】:荷兰也有“巴比松”

阅读 1025
来源 艺术中国

“云与光:印象派在荷兰”大展【一】:荷兰也有“巴比松”

《彩虹》,威廉·鲁洛夫斯 (Willem Roelofs,1822-1897),1875,藏于海牙美术馆

本着巴比松画派的精神,活跃于1860年代至1900年代的海牙画派专注于自然光线和氛围,擅于描绘未受破坏的自然场景,风起云涌、绿水圩田、牛群遍地是海牙画派偏爱的典型主题。其中,威廉·鲁洛夫斯定格下了一个戏剧张力十足的彩虹即景,这样的叙事元素在当时的荷兰绘画中极为罕见。

“云与光:印象派在荷兰”大展【一】:荷兰也有“巴比松”

《夏末的橡树大道》,玛丽亚·比尔德·范·博塞(Marie Bilders-van Bosse,1837-1900),1880-1900,藏于荷兰国立博物馆藏品

比尔德一家都很出名,他的妻子玛丽亚·比尔德·范·博塞以早期荷兰印象派风格的风景画见长。18岁时,玛丽就决定成为一名画家,对当时的女性来说,这绝非一个寻常决定。

“云与光:印象派在荷兰”大展【一】:荷兰也有“巴比松”

《海牙近郊风景图》,威廉·鲁洛夫斯 (Willem Roelofs,1822-1897),约1870-1875,藏于荷兰国立博物馆

两年后的1875年,“海牙画派”一词在评论文章中首次被正式使用,艺术评论家将其描绘为“绘画界新晋的极端激进运动”。评论文章配图之一包括威廉·鲁洛夫斯的《海牙近郊风景图》,这幅作品中出现了海牙画派的“灰”,这种灰色成为该画派最重要的特征,它让介于写实派和印象派之间的海牙画派收获了另一个称谓:“灰色画派”(the Gray School)。

“云与光:印象派在荷兰”大展【一】:荷兰也有“巴比松”

《阿姆斯特丹近郊拂晓》,保罗·加布里埃尔(Paul Joseph Constantin Gabriël,1828-1903),1878,藏于福尔林登博物馆

灰色并不是忧伤和暗沉的,另一位海牙画派的代表画家保罗·加布里埃尔认为荷兰的乡野“色彩缤纷、多汁、肥沃”,你对那里的风景看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其中色彩的曼妙:“即使天是灰色的,我们的土地也不是灰色的”——第一代荷兰黄金大师伦勃朗笔下是五彩斑斓的黑,第二代大师们给世人留下了五彩斑斓的灰。【未完待续】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