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及大,见微知著 —— 36K创新中国!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10)“青铜器残块”的故事

阅读 1088
来源 艺术中国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10)“青铜器残块”的故事

1915年1月7日建成开放时的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由24个市民于1883年筹建的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是美国绝大多数博物馆的一个缩影:它们由老百姓筹建、为老百姓服务。不过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有着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多年来它一直免费向公众开放(特展除外);艺术博物馆与社区的关系,绝对是形同鱼水,两者互为依存,唇亡齿寒。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10)“青铜器残块”的故事

序幕《场景设定》,其中的群山壁画、出自《诗经》的诗句、悬幕,镜子以及悬浮的3D打印“青铜器残块”

设计方案出来后,如何制作这组“青铜器残块”,则颇费周章。我们原先联系了博物馆隔壁美术学院一位搞雕塑的教授,他提出用三维激光扫描,采集青铜器的三维数据信息,以此建模,然后塑造出“残块”来。不过这个计划不久即告搁浅,因为该教授感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任务。馆里负责此事的同事另辟蹊径,打算用3D打印的方式来做这些“残块”。他们联系了当地一家公司,他们给出的报价不菲。就在我们准备交付这家公司实施计划时,突然出现了另一个可能性。那时正值农历新年之际,除夕之夜我到一个中美合璧的朋友家辞旧迎新,惊奇地发现,他们16岁的儿子山姆竟然是个3D打印的高手,家中摆满了他打印的器物,包括小动物、笔筒、盒子,甚至还有一把一等一尺寸的小提琴(分三段打印然后连接而成)。都说除夕辞旧迎新,能给人带来一些不期而遇的惊喜。这一顿年夜饭竟然促成一桩艺术博物馆和社区鱼水情的佳话:当山姆和他父母得知我们需要为展览制作3D打印的“青铜器残块”时,主动提出,假若我们觉得山姆打印的作品符合要求,他可以不计酬劳替我们做这件事。因为他们一直想给艺术博物馆做点贡献,而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接下来的几天,山姆用本馆现成的3D模型图片文件,打印了一个西周圆鼎凤鸟纹足的“残块”,我们看了都非常满意。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10)“青铜器残块”的故事

序幕中悬浮的3D打印“青铜器残块” 

《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现在过去了一半时间。在展厅中,那十件“青铜器残块”在聚光灯光下闪着幽光,透明得如同被时光过度洗刷了一般;那清晰通透的材质,暗示着这些三千多年前的古物,超越时空,抽象、纯粹,如同精神般的存在。

就在我们还在感谢山姆的贡献时,他的妈妈告诉我们,艺术博物馆给了山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让他朝成熟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最近,他加入了一个网上的社区,替客户有偿3D打印物件,而且已经完成了第一个订单,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12.5美元。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10)“青铜器残块”的故事

序幕《场景设定》中的情形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10)“青铜器残块”的故事

展览题目:《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Eternal Offerings: Chinese Ritual Bronzes

展览时间:2023年3月4日—5月21日

策展人:柳扬 

展览设计:叶锦添 

展览地点: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

本次大展策展人、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柳扬博士将以笔记的方式陆续撰写系列文章,介绍该展的构思起源、策展理念和布展过程,艺术中国近期以连载的方式独家陆续发布,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并允惠使用)

本文由 36K创新网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